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置粤海关。
粤海关的设立,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市舶制度彻底结束。
雍正年间,对外贸易锁定粤海关一口之后,广州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商贾使节往来不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向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自清初第一次执行闭关政策后惟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粤海关对外商船舶的管制也较市舶更为严格,且内容具体详尽。
凡外商船舶到粤,先泊澳门,经批准方许入海口,至虎门,经海关检查,按例缴税后,方可入黄埔泊位。
同时规定对进出港外国商船实施&ldo;引水&rdo;(领港)制度,这是粤海关贯彻自主贸易的重要表现。
雍正帝规定所有到达广州的外国商船,一律令在黄埔停泊,后因距省城太近,于雍正十年(1732年)改在澳门停泊。
对于船只所带炮位,由中国官方起卸保存,离去时始行发还;船到后,都由中国派兵看守,只许外商与中国的行商贸易,其水手只能在船上等候;外商将货单交给行商,一切进出口报关运输事宜,皆由行商包办;由粤海关有关人员进行征税和查货;与外商贸易无关的所有中国人,一律不许进入外商船只;来自各国的船队,每年五六月间泊靠广州港,在十三行商馆卸货交易后,外商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月乘季风回归。
除广州之外,澳门也是当时清政府对外贸易的一个聚集地。
因此,雍正帝对澳门的外商也进行了严格管理。
康熙末年,康熙帝禁止中国人到南洋进行贸易,于是,居住澳门的西洋人把握住了做生意的机会,他们逐年添置船只,扩大交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澳门的洋船已达二十五只,居住西洋男女三千五百多人,清政府深感有必要加强管理。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规定,澳门西洋人的船舶只限于现有的25只,不准再添造,防止其扩大贸易、招引西洋人来澳居住;无故来澳门的洋人,令其随船离去,不许在当地居住;在澳门的西洋人要遵守清朝法令并向粤海关交纳赋税;清政府还在澳门设有驻军,又在澳门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设立城池关卡,由都司、守备带领兵丁驻防,四面安设炮台,不许西洋人随便进入内地;雍正九年(1731年),于澳门前山寨设立县丞衙门。
这些都是雍正年间清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具体表现。
为使税制规范化,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制定关税税则《比例税册》。
货分四大类:布匹织品、食物、器皿和杂货。
进出口关税大体和前代类同,属低税政策。
税则虽粗糙,但大致勾画了关税税则的轮廓,这也是超过历代市舶管理的地方。
在雍正帝执政期间,管理外商的官员往往大肆贪污。
雍正三年(1725年),广州巡抚杨文乾在行商中设立行头,专用其中的六家垄断与外商的贸易,并代替粤海关征收关税。
关税是清王朝重要的赋税来源,为保证清廷的财政收入,清政府还规定了粤海关的关税征收定额和超额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