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由此可见,&ldo;或出自司马迁所据档案资料不实,致误&rdo;,此疑怕难以成立。
是不是班固传抄&ldo;笔误&rdo;?古文献中,常有因辗转传抄而笔误之事。
汉代尚未有印刷术,其时传抄致误的可能性比隋唐以后会更多些,这是事实。
但是,古文献的传抄笔误一般多出于字形相似、偏旁相类、音义相近的字,并非凡字都会笔误。
&ldo;昧&rdo;字,《说文解字》载:&ldo;从目,末声。
&rdo;而&ldo;胡&rdo;字,则&ldo;从肉,古声&rdo;。
可见,&ldo;昧&rdo;与&ldo;胡&rdo;,无论是字形、音义和偏旁都全不同,很难造成笔误。
且《史记&iddot;南越尉佗列传》中,提到赵胡名字的共有八处,《汉书&iddot;西南夹两粤传》中也达七处。
如果是班固传抄笔误,何以会一而再,再而三,竟至于七而不发觉?!
说实在的,时至今日,我们尚无法找到确凿的例证,甚至是孤证,以构成我们&ldo;或司马迁并不误,后被班固继抄笔误&rdo;的假证。
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又怎好以疑而断,肯定是班固把&ldo;赵昧&rdo;错抄成&ldo;赵胡&rdo;呢?
因此,我们以为,南越国第二代王的名字还是叫&ldo;赵胡&rdo;,而不是&ldo;赵昧&rdo;。
史汉所记应无误,我们尚不敢贸然为赵胡立案更名。
的确,&ldo;赵昧&rdo;印和&ldo;文帝&rdo;印同出,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并认真去解释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的途径去探索:
第一,&ldo;赵胡&rdo;、&ldo;赵昧&rdo;不是同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若是同一个人的名字,就只能有两种解释:要么是史汉误写了,要么是&ldo;赵眯&rdo;是赵胡的别名。
前一种解释我们己论证了其不可能,后一种解释说实在我们也无法证明它成立。
因为,人有别名,早见于先秦史籍。
齐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爱称她为少齐(《左传》昭二年)。
这是一例。
但是,赵胡的别号&ldo;赵昧&rdo;,却全无历史记载。
而且,不但南越国其他四代南越王均无用别名的习惯,就是同时期的汉朝皇帝、同姓诸侯王亦无此习惯。
可见,&ldo;赵昧&rdo;不可能是赵胡的别名。
&ldo;赵昧&rdo;、&ldo;赵胡&rdo;不是同一个人的名字,此事甚明。
就是从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几枚印玺来看,南越文王赵胡,亦非&ldo;赵昧&rso;&rdo;。
在封建礼制统治森严的年代里,印钮饰和印的质料的区别,本身就是这种等级统治的一种表征,是有严格的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