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很有点特别的〉。
我们添上这么一幅图画,绍兴之为酒廊,与鲁迅笔下所写的酒乡背景,可以看得十分真切了。
绍兴说吃酒,几乎全是黄酒,吃的人起码两浅碗,即是一提;若是上酒店去只吃一碗,那便不大够资格;实际上大众也都有相当的酒量,平常少吃还是为了经济关系,大抵至少吃上两碗是不成问题的。
在绍兴吃老酒,用的器具与别处不大一样,它不像北京那么用瓷茶壶和盅子,店里用以烫酒的都是一种马口铁制的圆筒,口边再大一圈,形似倒写的凸字,不过上下部当是一与三的比例。
这名字叫作窜筒,读如生窜面的&ot;窜&ot;,却是平声。
一窜筒称作一提,倒出来是两浅碗,这是一种特别的碗,脚高而碗浅,大概是古代的盏的遗
制吧!
我和鲁迅同过许多回酒席,他也曾在我家中喝过酒,我知道他会喝酒;他的酒量究竟多少,我可不十分清楚。
据周启明说:鲁迅酒量不大,可是喜欢喝几杯,特别有朋友对谈的时候,例如在乡下办师范学堂那时,与范爱农对酌。
他在《在酒楼上》,写他自己上了一石居,叫堂倌来&ot;一斤绍酒,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ot;!大概是他自己的酒量了。
范爱农比他喝得多,要喝两斤多。
三他的童年
鲁迅的自叙传中,开头有那么几句简单的话:&ot;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
&ot;1这几句话,以往替他作传的,都不曾说得很切实,直到周作人的《鲁迅的故家》出来,才把影响鲁迅幼年生活的几件大事交待清楚了。
他们的祖父,介孚公,光绪辛未,由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来改放
外官,选了江西金谿县,又同抚台闹了别扭,又往北京考取内阁中书,一直做京官,到了癸巳年丁忧,才告假回家。
这一年,他却出了大乱子。
那年乡试,浙江的主考是殷如璋和周锡恩,大概是六七月中,介孚公跑往苏州去拜访他们,因为都是什么同年,却为几个亲戚朋友去通关节,随即将出钱人所开一万两银子的期票封在信里,交跟班送到主考的船上去。
那跟班是一个乡下人名叫徐福,因为学会打千请安,口说大人小的,以当&ot;二爷&ot;为职业,被雇带到苏
州去办事。
据说那时副主考正在主考船上谈天,主人收到了信,不即拆看,先搁下了,打发送信的回去;那二爷嚷了起来,说里边有钱,怎么不给收条,这事便发觉了,送到江苏巡抚那里,交苏州府办理。
介孚公知道不能躲藏,不久就去自首,移到杭州,住在司狱司里,一直监候了七年,到了辛丑一月,依照庚子
年刑部在狱人犯,悉予宽免的例,准许释放,才得出狱回家。
这便是鲁迅所说鲁的那场大变故。
科举时代,&ot;通关节&ot;是件大事,虽说贿赂公行,但若&ot;通关节&ot;被发觉,那是要兴大狱的。
他们的介孚公,囚系在杭州,年年有处死的可能;传到了秋决时期,他们家中就得花一大笔钱到京中去向刑部设法,这样一年一
年拖下来,监候了七年,就把他们那一点财产完全花光了。
他们的&ot;介孚公&ot;,才学是不错的,恃才而傲,一肚子不合时宜,外放和居
京,都不很得意,因此,牢骚甚多,时常骂人。
周作人曾经这么说过:
介孚公爱骂人,自然是家里的人最感痛苦,虽然一般人听了也不愉快,因为不但骂的话没有什么好听,有时话里也会有刺,听的人疑心是在
指桑骂槐,那就更有点难受了。
他的骂人是自昏太后呆皇帝直至不成材的子侄辈五十、四七,似乎很特别,但我推想也可能是师爷学风的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