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事实上,前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美国明明白白地要富得多,技术上先进得多,军事上更富有适应性和革新精神,在社会方面也更有创造性和吸引力。
意识形态的桎梏削弱了前苏联的创造潜力,使它的制度越来越僵化、经济越来越浪费、技术上更无竞争力。
只要不爆发相互毁灭的战争,在长期的竞赛中,天平必然最终向有利于美国的一边倾斜。
争夺的最后结果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很大影响。
美国领导的联盟,一般说来,认为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积极的。
美国在欧亚大陆西部和东部周边的两个最重要的盟友德国和日本,都在几乎是无保留地赞赏美国的一切这一背景下恢复了它们的经济。
美国被广泛地看作代表着未来,是一个值得钦佩和仿效的社会。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俄国却在文化方面受其大多数中欧仆从国的鄙视,它主要的和日益自信的东部盟国中国对它甚至更加鄙视。
对中欧人来说,俄国的控制意味着使中欧人同他们认为是他们哲学和文化故乡的西欧及其基督教宗教传统分离。
更糟的是,这还意味着这是受中欧人往往不公正地认为文化上比他们低的一个民族的统治。
对中国人来说,&ldo;俄&rdo;音同&ldo;饿&rdo;,俄国意味着&ldo;饥饿的土地&rdo;。
他们更是公开地鄙视俄国。
虽然中国人对莫斯科声称苏联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最初只是悄悄地提出质疑,但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之后不到十年,他们就对莫斯科意识形态上的领袖地位提出了有力的挑战,甚至开始公开表示出他们对北方邻邦野蛮人的传统鄙视。
最后,在前苏联内部,占人口50%的非俄罗斯人最后也拒绝了莫斯科的统治。
非俄罗斯人政治上的逐渐觉醒意昧着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开始把苏联看作是一个外来的帝国统治的一种形式,而统治者却是一个在文化方面并不比他们高的民族。
在中亚,民族的抱负可能弱一些。
但在这里,这些民族却受到另外的正在逐渐上升的伊斯兰认同感的鼓舞,这种伊斯兰认同感又因人们了解到其他地方正在进行的非殖民化而得到加强。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
其原因并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前苏联的命运证实了一位学者的正确看法: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
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
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
这种分崩离析通常是非常缓慢的,但有时也会非常迅速。
唐纳德。
普查拉:《未来国际关系史》,载《伦理学和国际事务》第8期(1994年)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