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封闭教育:在生活上&ldo;抱着走&rdo;,在课业上&ldo;赶着走&rdo;,在思想训练上&ldo;骑着走&rdo;,牺牲学生自立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
龙应台以她那锐利的辞锋、灵转的文字、缜密的思虑,悍然无畏地揭开社会中的种种病象,让血淋淋的事实逼迫我们去自剖,去反省。
她坦率承认《野火集》
&ldo;很苦很猛&rdo;,这只是一个社会批评,一个不戴面具不裹糖衣的社会批评&rdo;,&ldo;因为我不喜欢糖衣,更不耐烦戴着面具看事情,谈问题&rdo;,她希望自己的批评&ldo;是不受传统跟规范的拘束,超越出来的&rdo;,&ldo;&lso;野&rso;取其不受拘束,&lso;火&rso;取其热烈&rdo;。
这也正是龙应台杂文风靡台湾的根本缘由。
其二:说&ldo;美丽&rdo;的龙应台
一条上了电视的标语:&ldo;穿着暴露,招蜂引蝶,自取其辱&rdo;,一则某专科学校强迫已婚女助教及职员辞职的新闻,一封被歹徒强暴而自寻短见的十八岁姑娘的绝命书,一家新开设的专卖&ldo;给女人看的书&rdo;的书店,
一桩开会时让女警察提茶壶招待客人的寻常事,一名妩媚而年轻的大使的辞职,
一位主持人关于某小姐的介绍,
……
龙应台以&ldo;胡美丽&rdo;的笔名,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在《中国时报&iddot;人间》副刊发表了多篇杂文,站在&ldo;男女平等&rdo;的地位上观察、思考和评论女性问题。
龙应台藉自我访问的方式,这样评价这些杂文:&ldo;你的文章完全以女性的观点为出发点,而言语泼辣大胆,带点骄横&rdo;。
有的论者认为龙应台是理性的、中性的,&ldo;胡美丽&rdo;
是感性的、女性的,而其为&ldo;善&rdo;则一!
社会生活中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上述那些事例,在龙应台眼里,却带有另一番意味。
她一针见血地揭示&ldo;结婚就得辞职&rdo;的真正涵义:一旦结了婚,在你眼中,我就成为一张擦脏了的茅厕纸、一朵残败的花、一个已经被人家&ldo;用&rdo;过的肉体‐‐所以你要我离开。
她直截了当地告诉受害者:杀了你女儿的,并不是那个丑恶的暴徒,这个社会对男性的纵容、对女性的轻视逼使她走上绝路,无形的贞节牌坊深深地建筑在每个角落。
龙应台针砭痼疾丝毫不留情面,可又不令幽默感:一般的书店不能满足女性心智上的要求,&ldo;女人书局&rdo;有个重要任务‐‐时时提醒女人不要&ldo;捞过界&rdo;来。
对于那些抽象、宽泛的事理,龙应台常常用明快、简捷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加以表述。
比如,有个气宇轩昂的男人每次见到她都会说:&ldo;胡美丽,我不喜欢你。
&rdo;&ldo;为什么?&rdo;&ldo;你不像个女人!
&rdo;什么叫做像个&ldo;女人&rdo;呢?龙应台开列了女人必备的几个特质:首先,必须是被动的,第二个要件是害羞,最重要的还在于比男性要来得&ldo;柔弱。
&rdo;龙‐‐徐徐辩驳,而后举重若轻,一语中的:
&ldo;把女人的形象定出一个模子来(被动、柔弱……),然后要所有的女性都去迎合这&lso;一个&rso;模子。
&ldo;
说&ldo;美丽&rdo;的龙应台,尖锐、深刻,却又不带片面性。
其文锋芒直指&ldo;愚女政策&rdo;‐‐&ldo;这不是缠足,这是缠&lso;脑&rso;、缠&lso;心&rso;!
&rdo;在淋漓尽致地抨击轻视女人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同时,龙应台毫不讳饰女性自甘示弱的顽症:从小到大你不是深信女孩应该比男孩身体纤弱一点、头脑愚昧一点、学历低一点、知识少一点、个性软一点吗?既然心甘情愿的作楚楚可怜的弱者在先,又怎能埋怨弱者的待遇在后?她以女性的观点为出发点,又不囿拘于一方的单角度,褒贬得体,尖锐而不尖刻,激烈而不偏激,更有说服力。
其三:&ldo;在欧洲&rdo;的龙应台
&ldo;有一只乌鸦,为了混进雪白的鸽群,将自己的羽毛涂白,但白里透黑,被鸽子赶了出去;回到鸦巢,因为黑里透白,又被乌鸦驱逐。
&rdo;龙应台在描述旅欧心路时流露的情怀,几多无奈,几多感慨。
《人在欧洲》是龙应台旅瑞一年多的心路。
它详尽、形象地显现了龙应台目前的关注点:就地球村的整体文化而言,&ldo;白种文化&rdo;的绝对强势所造成的世界同质化倾向,对&ldo;弱势文化&rdo;中的作家无疑是一种危机,一种威胁;有些基本信念,比如公正、自由、民主、人权等等,必须超越民族主义的捆绑;&ldo;弱势文化&rdo;中的作家或许应该结合力量,发出声音;谈四海一家,必须先站在平等的立足点上。
假如把《人在欧洲》的多数篇什概略地分类,不外乎有这么几种。
一,谈社会,如《清道夫的秩序》、《番薯》、《斜坡》、《思想栏杆》等。
二,谈人生,如《给我一个中国娃娃》、《烧死一只大螃蟹》、《阿敏》等。
三,谈文学,如《诗人拎起皮箱》、《视大奖&iddot;必藐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