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余杰差不太多吧(可惜余杰的成色却差了很多,这可真是&ldo;一代不如一代&rdo;)!
想那时也真是个天真烂漫的年代。
许多现在看来实属低层次的问题,却被朝气蓬勃地讨论着,并因此而人才辈出。
李泽厚那个在逻辑上都不通的美学观点(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更可谓红杏一枝,很是领了好些年的风骚。
不过,李泽厚的影响超出学科范围,真正成为一代青年学人的精神偶像,却是在八十年代初;而他的崇拜者、追随者、赞同者、欣赏者和心仪者,则主要是七七、七八级本科生和七八、七九级研究生,以及他们的同龄人。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没有比这一代人更倒霉的了。
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饭,长知识的时候没有书读,最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去了农村(据说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其时已是&ldo;老大徒伤悲&rdo;,以后的情况也十之八九不如意。
&ldo;好事&rdo;未必有份,&ldo;坏事&rdo;件件摊上;生孩子要有计划了,提职位要看文凭了,评职称要考外语了,分房子要掏钞票了。
好容易熬出头来,弄不好又要下岗了。
真是步步紧跟时代变化,步步赶不上趟。
只有极少数&ldo;运气好&rdo;的,总算能在已为人妻人夫甚至已为人父人母时,又重新回到课堂。
这就是七七、七八级本科生和七八、七九级研究生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又是幸运的。
中等教育是在&ldo;文革&rdo;前完成或接受的,那时学校里推行的还不是或不完全是&ldo;应试教育&rdo;。
升学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有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这是其中许多人能够以&ldo;同等学力&rdo;在恢复高考后的激烈竟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在&ldo;文革&rdo;中,在农村里,我们经风雨见世面,摸爬滚打,历尽磨难,有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狠狠折腾了一番。
有的炼就&ldo;金刚不坏身&rdo;,有的使遍&ldo;十八般武艺&rdo;,有的已学会&ldo;眼观六路,耳听八方&rdo;,有的则更是&ldo;天不怕地不怕&rdo;。
反正&ldo;有妈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rdo;
!
更重要的是,我们赶上了&ldo;思想解放&rdo;的好时代。
以&ld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do;相号召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高层领导发动的,却和我们这些刚刚从社会底层浮出水面的大龄学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一拍即合。
陈旧的知识早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陈腐的说教更让我们顿生厌恶。
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回到讲台上的大学老师们,立马就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rdo;不好对付&rdo;的学生。
这时,李泽厚来了。
李泽厚来得很潇洒。
和一般意义上的专家、学者不同,李泽厚毋宁说是一个&ldo;思想家&rdo;。
他拥有的财富不是&ldo;知识&rdo;而是&ldo;智慧&rdo;,他从事的工作也不是&ldo;治学&rdo;而是&ldo;思考&rdo;。
他甚至没有什么&ldo;专业&rdo;。
哲学、美学、社会、心理,都是他涉足的领域;历史、政治、文学、艺术,都是他研究的范围。
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思想文化史。
他的三部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影响深远,而他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也意义非凡。
相比较而言,他的《美学四讲》、《美学论集》反倒显得单薄了。
只有《美的历程》是不朽的,尽管他自己更偏爱《华夏美学》。
思想家和学问家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学问家什么时候都能有,思想家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