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固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却也同样不乏可悲可叹之时。
其最令人扼腕之处,就是对罪恶的粉饰和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对不人道和非人性的麻木。
祥林嫂的故事并非迟至鲁迅的时代才发生,阿q精神也早已有之,只不过没有人去发现。
大家都熟视无睹,得过且过,非弄到山穷水尽而不肯觉悟。
由是之故,悲剧才会一演再演,连雍正这样的&ldo;至尊天子&rdo;都难逃厄运。
的确,我们过去是太不重视个人的发展了。
我们几乎从来没有要给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以足够自由的空间。
我们只知道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知道如果没有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群体长足的进步。
结果,群体成了不健全的群体,个体则更无健全的人格可言。
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我们还能保证&ldo;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do;吗?我们还能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新社会吗?要知道,在那个新社会里,&ldo;一切人的自由发展&rdo;是以&ldo;每个人的自由发展&rdo;为条件和前提的。
要有健全的人格,就要有健全的制度;而要有健全的制度,就要有健全的文化。
也许,这便正是我们新一代新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后记】
写完《读城记》,再写《品人录》,似乎顺理成章。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那么,人物就是一幅展开的画,谁都可以鉴赏品评。
但,正如读城的关键在于读,品人的关键也在于品。
读,要读出品位;品,要品出滋味。
总之,要能说出点名堂来。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历来就有品评人物的传统。
孔子就曾品评过不少人,包括他的学生。
孔子的品评,以精练准确见长,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比如&ldo;由也果&rdo;(子路果敢)、&ldo;赐也达&rdo;(子贡通达)、&ldo;求也艺&rdo;(冉有多才)、&ldo;雍也可使南面&rdo;(仲弓可以当领导)等等。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品评人物,在他那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这种智慧在魏晋时期就变成了美。
魏晋是品评人物风气最甚的时代。
一部《世说新语》,几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