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李泽厚的意义正在于此。
李泽厚是一个在学术界大多数人还一片茫然时筚路蓝缕的人。
那时,学术界刚刚从&ldo;文革&rdo;的重创下醒过神来;一些人心有余悸,许多人严重失语。
不要说做学问,连话都不会说了。
甚至在批判&ldo;四人帮&rdo;的时候,使用的也仍是&ldo;四人帮&rdo;的腔调。
这是一种连&ldo;党八股&rdo;都称不上的话语模式,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了无生气,乏味透顶。
这种人人憎恶的文章套路之所以还能延续一段时间,除习惯使然和一些人胆小怕事〔怕别人说自己不够马列不够革命)外,也还因为大家不知道不这样说话,又能怎样说。
开始时李泽厚也一样。
他也写了诸如《实用主义的破烂货》(1979年)一类的文章。
但很快他就改弦易辙了。
李泽厚
1980年的文章便已让人耳目一新。
甚
至
1979年出版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便己是纯正的学术著作,全无八股腔调。
同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亦然。
不过两书均嫌太过&ldo;专门&rdo;和&ldo;学术&rdo;,其影响便不如《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读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和朦胧诗一起,起到了一种&ldo;启蒙&rdo;的作用。
如果说朦胧诗让我们知道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甚至就该这么写),李泽厚则让我们明白原来学问还可以这样做(甚至就该这么做)。
比方说,讲哲学,可以并不一定要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别。
然而在此之前,这种套路是被视为金科玉律的。
结果就闹出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来。
比如李贺,照理说只能算是&ldo;浪漫主义&rdo;的。
又因为李贺的诗&ldo;&lso;鬼气&rdo;太重,便只好算做&ldo;消极浪漫主义&rdo;(李白则是&ldo;积极浪漫主义&rdo;)。
后来毛泽东的意见发表了,他老人家喜欢李贺。
这下子文学史家们就狼狈了。
伟大领袖怎么会喜欢&ldo;消极&rdo;的东西呢?只好另找证据,证明李贺其实是&ldo;现实主义&rdo;诗人:那么李贺究竟是什么&ldo;主义&rdo;?什么都不是。
中国文学史,根本就不能那么讲。
李泽厚不这样讲,也就无此尴尬。
这在当时,却不能不看做一个&ldo;重大突破&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