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亚洲已成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历史上经常是互相敌对的人民组成了主权国家,不同国家又组成地区性的组织。
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国际秩序准则如今在亚洲推行得最为得力,远强于欧洲,中东更是无法与亚洲相比。
后来西方许多人质疑其中一些原则过分强调国家利益或对人权保护不够。
在亚洲,许多国家不久前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主权。
它们把主权视为绝对的概念。
国家政策的目标不能像欧洲或美国的流行观念认为的那样超越国家利益,而是要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追求国家利益。
每个政府都把外界对其国内行为的批评斥为殖民主义心态的表现。
所以,即使它们认为邻国的国内行为的确过分,比如缅甸在国内的所作所为,亚洲国家也宁肯通过静悄悄的外交来交涉,而不是公开施加压力,更遑论强力干预。
同时,不明言的威胁永远存在。
中国明确宣布不排除使用武力来追求国家的核心利益。
所有其他的关键国家也隐晦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各国军费预算不断增加。
在中国南海和东北亚海域这类地方发生的国家间竞争基本上是按照19世纪欧洲外交的方法进行的,并不排除武力的选项,尽管多年来各国在使用武力时总是有所克制,但这种克制有时相当脆弱。
亚洲历史上国际体系的组织原则是等级尊卑,不是主权平等。
国力体现在统治者的至尊地位和奉他为最高权威的权力结构,而不是地图上具体国界的划分。
帝国推行贸易和政令,要求较小的政体依附于它的羽翼之下。
身处两个或两个以上帝国势力交叉地的民族经常以附属于不止一个帝国为手段来保持独立(直至今日,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记得并沿用这个办法)。
亚洲历史上的外交体系,无论是中国模式还是印度模式,都把君王视为神意的代表,或至少是一种家长式的权威。
3地位低的国家理应向高一级的国家纳贡。
理论上这清楚地显示了地区的力量对比,所建立的附属关系也严格明确。
但实际上实施这些原则的手法创意百出、复杂多变。
东北亚的琉球王国一度同时向中国和日本进贡。
缅甸北部山区的部落同时效忠缅甸王廷和中国皇帝(基本上对哪一方的指令都敷衍了事),从而保证了某种形式的事实上的自治。
几个世纪以来,尼泊尔巧妙地在外交上与中国以及印度各代王朝保持着平衡‐‐它给中国皇帝的信函和礼品在中国被视为上表纳贡,在尼泊尔自己的记载中却反映为平等的礼尚往来。
后来尼泊尔又和中国建立了特殊关系,借以保证自己相对于印度的独立。
被19世纪西方帝国视为扩张的战略目标的泰国所采取的战略更是复杂,它同时宣布与所有列强都建立亲善友好的关系,因而得以安然躲开西方殖民的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