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顺治十四年(1657年)九月,李率泰督清军攻闽安镇和罗星镇,施琅再次为先锋,率队前往作战。
这两个地方是扼守福建省城福州的门户和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郑军筑城镇守。
战斗从八日开始,十日,闽安镇被攻克。
郑成功闻讯后,即率兵来援,郑军护卫前镇陈斌死守罗星镇,以待援兵。
为赶在郑成功来援之前攻下罗星镇,施琅修书陈斌,劝其归降。
陈斌率部困守四天之后,见援兵迟迟未至,又突围不成,遂率众而降。
郑成功率军行于途中,得知陈斌已降,只得回师厦门。
据彭孙贻《靖海志》记载:&ldo;时施琅归清,为同安城守,在总督(李率泰)军前,使人招降陈斌。
麾下兵皆欲降,斌遂降,后说李率泰,尽杀之南台桥,凡五百人。
&rdo;李率泰听从了施琅的建议后,决定斩杀这批投军。
施琅之劝杀陈斌,显然与施、陈之间的宿怨有关。
顺治七年(1650年)六月,施琅因潮州一役浮桥不克而与陈斌结怨,七月,陈斌率兵逃走,不久后降清。
顺治十二年,他又反清再归郑成功,被郑成功授为护卫前镇。
陈斌当年出走,使郑成功怨恨并猜忌施琅,加速了施、郑关系的决裂。
如此宿怨对施琅来说是不可能消除的。
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杀施琅父弟至今,已经整整六年,仇恨的火焰时刻在灼烤着施琅的心,复仇的情绪却无从宣泄。
施琅在招降陈斌后,趁机劝说李率泰杀掉陈斌,一方面是报复陈斌,泄心头之愤,另一方面是以显自己与郑军势不两立、一心事清的决心。
一般来说,处死降将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其实,陈斌被处斩与作为这次战斗的最高首领李率泰有直接关系,弑陈斌以泄心头之愤不是他一时冲动。
前一时期,由于郑军攻占了浙江沿海地区,身为浙闽总督的李率泰自然受到顺治皇帝处罚,罚俸半年。
此番陈斌率部顽强抵抗四天,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后才被迫投降,令清军付出巨大代价,这更让李率泰大为恼火。
因此,施琅提出杀尽陈斌等郑军将士,正合李率泰之意,于是一场杀戮开始了。
据《台湾外纪》记载,&ldo;总兵施琅遣人招斌。
斌率卢谦等投诚,全师至福州。
(率)泰令大厅按册内花名领赏,五人一队,从东辕门入,由西辕门出,即收其器械,枭首有千余人。
&rdo;将陈斌、卢谦也一并杀之。
此事充分反映出施琅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这种极端的表现难免私愤色彩。
这样的个性也使他很难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做到惟才是举,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