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当时施琅身陷黄岗,面临着被郝尚久消灭的危险。
而清军并未施以援手,八百将士处于进无去路、退有追兵的艰难境地。
在这危急关头,为了自身及投奔自己的旧部的生命安全,追随郑成功是施琅最为明智的也是惟一的选择。
---------------
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3)
---------------
其次,施琅对郑成功较为了解,确信郑成功是非凡之人,跟随郑成功不仅能得到重用,还可以成就一番大业,比较符合施琅长期以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追求。
郑成功在施琅遭受挫折、处境困难之际,远至黄岗迎请他入海,在时机的选择上显得十分高明,这也易于打动施琅。
可以说,此时的施琅对郑成功是充分信任的,而且自始自终都佩服郑成功的才能。
施琅从十七岁起就加入郑芝龙的军队,后来成为其手下的著名将领,直到郑芝龙降清,前后达九年。
而郑成功从日本回国,此后一直生活在郑芝龙身边,加之施琅比郑成功年长三岁,彼此当有所了解。
郑成功谓&ldo;素悉公(施琅)英名&rdo;,说明郑成功对施琅的才能颇为赏识,而施琅对郑成功的敬佩可以从后来他和李光地之间一段关于&ldo;奇士&rdo;的谈话中得知。
据《榕村语录》中记载,一天,李光地与施琅闲聊,曾谈及有关当世奇士的话题。
李光地问:&ldo;施尊侯其生平所见人物有奇士否?&rdo;施琅答曰:&ldo;满州开国老将或有能者,不及见矣,今日殊少,汉人亦少也。
黄石斋先生自是忠烈,自幼铁骨,肢体俱残,百折不回,卒就义……只是无用人,做不成甚么事。
&rdo;李光地执意相问,施琅良久答道:如果一定要我说出今世奇人的话,当首推郑成功,他秉性刚毅果断,广有谋略,其次,比我略微逊色一点的应算是刘国轩。
足见其对郑成功的才能评价之高。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施琅具有很强的孝悌观念,他必须为亲人家眷的安危着想。
郑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在闽南和粤东,距晋江不远,而且当时活动的中心安平与南浔乡仅咫尺之遥,施琅投奔郑成功一方面便于与亲人相聚,另一方面解除了后顾之忧。
事实正是如此,施琅加入郑军后不久,施显也因家乡正经受着战乱,便护送家人来到郑军中与施琅团聚。
这样,施琅、施显一道效力于郑军中,共同征战,开始了幼年时向往的&ldo;著勋名于千古&rdo;的征战历程。
最后一点是,当时的施琅并无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强烈使他并不在乎建功立业的地点与方式。
随郑芝龙降清本非他的政治追求,事实上他当时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
那么脱离清军也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了。
无论基于何种原因,总之施琅率其八百壮士,追随郑成功走上了反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