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表面上怪诞的收藏者是从过去的碎片中搜集各种残片。
在打破传统和这种收藏者形象之间有一种紧密联系。
这可能最清晰地体现在这样一个乍看令人惊讶的事实中:可能以前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那样把古旧物品‐‐其中许多早已被传统遗忘了‐‐变成普及教育的资料,把成千上万的复制品交到学童手中。
这种方式的古代文化复兴是20世纪20年代从欧洲开始的,从40年代起在没有传统的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
在欧洲,最初的发起者是那些最明确地意识到传统断裂的不可弥补性的人。
例如,在德国,当然不仅在德国,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人是马丁&iddot;海德格尔。
他在20世纪20年代的非凡的和超前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ldo;倾听不委身于过去而思考现在的传统(的声音)&rdo;(28)。
尽管本雅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比起他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朋友们在微妙的辩证法方面的共同点,他实际上和海德格尔有更多的共同点,即对后来饱经大海沧桑变成珍珠和珊瑚的活生生的眼睛和骨骼十分敏感,只有用新思想的&ldo;致命冲击&rdo;来解释它们,打破它们的前后联系,才能挽救它们,把它们提升到现在。
正如前面引用的论歌德一文的结束语颇有卡夫卡的风格,下面出自1924年本雅明给霍夫曼斯塔尔的一封信中的文字也使人想起海德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写的文章:&ldo;指引我的文字活动的信念……(是)每一个真理都在语言中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祖传宫殿,这个宫殿是用最古老的&lso;语词&rso;(logoi)建造的。
各种知识的见解都将屈从于以这种方式为根基的真理,只要它们实际上像流浪者一样在语言领域里到处活动,相信语言的符号性质‐‐那种信念会造成它们的术语的不负责任的武断性。
&rdo;(《书信集》第1卷,329页)按照本雅明早期论语言哲学的著作,语词是&ldo;一切对外沟通的对立物&rdo;,正如真理是&ldo;意旨的毁灭&rdo;。
凡是寻求真理的人就像寓言中想窥视埃及古城赛斯被遮盖的画像一样。
&ldo;这不是由于被揭开的是某种神秘恐怖的画面,而是由于真理的性质。
在真理面前,即便是纯粹的探索之火也会仿佛在水里一样熄灭。
&rdo;(《选集》第1卷,151、152页)
从论歌德的文章开始,引文就处于本雅明每一部著作的中心。
这一点使本雅明的著作有别于其他各种学术著作。
在其他人的学术著作中,引文的功能是论证所提出的观点,因此可以放在注释里。
这在本雅明那里是不可能的。
当他撰写关于德国悲剧的论文时,他自称搜集了&ldo;极其系统、井然有序的600多条引文&rdo;(《书信集》第1卷,339页)与后来的笔记本一样,这种搜集不是积累旨在便于论文写作的语录,它本身就是主要工作,而写作是次要的。
主要工作就是把片断从原来的上下文中撕扯出来,然后重新安排它们,使它们相互说明,从而能够证明它们在一种自由流动状态中的&ldo;存在理由&rdo;。
这显然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