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架空历史]《浮生闲》作者:张云【完结】
作品相关上架之后要说的这些话!
《浮生闲》今天上架了,小张有些话憋在心里想说一说。
熟悉小张的大大都知道,上一部小说《导演万岁》,花费了我两年多的时间码了八百万字,2009年的12月12日,《导演万岁》完本,写完那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我一下子就瘫在了椅子上,那一刻,滋味很复杂,有些失落,有些兴奋,更多的,是憧憬。
只有我知道《导演万岁》对于我的意义,800万字中间,耗费的是我的心血,更多的,还有理想。
我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世界观融合在小说里面,这也算是小张的一个风格吧。
写完《导演万岁》之后,我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打开了电脑里面的一部小说,那是一部暂定名为《浪荡记》的小说,七万多字的存稿。
在写《导演万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构思这部小说,有时间就翻看相关的资料,算一算,也准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
如果说《导演万岁》里,我要展现的是20世纪电影人的悲欢离合的话,那么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想展现的是明中期的社会风貌,那些文人的风雅、幽默、风度,还有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
有趣,好看,幽默,在此之上,我要展现的是风骨,文人的风骨,明代的风骨,这也算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吧。
之前和很多朋友谈这部小说的时候,他们都说,小张,你这样写,可能看得人会相对来说少一些,只要你稍微变通一下,就会很火。
我就笑。
他们也笑。
我的这些朋友们都知道我的性格,如果变通一下固然会火一些,但那不是我风格。
这一点,熟悉我的大大们也都很清楚。
这段时间,很多小张的铁杆粉丝都在支持我,很多新的书友更是不断发来信息,在此,小张谢谢了!
三月一日,本书上架,大大们都晓得,这第一个月的月票对于新书来说,异常重要!
小张请大大们多多支持小张,多多支持这本带着理想的《浮生闲》,能够投上你们手头的月票,那是对小张最大的鼓励!
还是那句话,大大们都很熟悉,小张摸着良心码字,大大们快快乐看书!
请把多余的月票投给小张,投给陆老二,拜托了大大们!
正文第一章吴中陆生
苏州人不喜欢朱元璋。
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张士诚。
不过那个时候苏州还不叫苏州,它叫平江。
苏州人不喜欢朱元璋有多种理由,但是最大的一条,就是朱元璋做过和尚,还是个农民。
宋朝范成大著《吴郡志》序中道:&ldo;吴郡在阖闾以霸,更前数百年,号成虽数易,常为东南大都会。
当中兴、其地视汉扶、冯,人物魁倬,井赋藩溢,谈者至与杭等,盖益胜矣。
&rdo;又云:&ldo;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淳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rdo;说得通俗点,就是苏州这地方,是个重礼尚文谈诗书的地方,苏州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对文化人极为看重,唱的是昆山腔(那个时候还不叫昆曲),观的是白苎舞,吃的是红菱白藕,赏的是梅兰菊竹,当然不会喜欢那个一脸麻子张口就是凤阳腔的土包子朱重八,张士诚则不然,身修体长,读得经典,做得诗词,容貌俊美,苏州人爱称&ldo;俊九四&rdo;(九四是张士诚的小名)。
苏州人喜欢清雅之士,调得琴,书得字,抬头饮食低头拼酒,谓之儒生,倘使你做不得这般文雅,也行,需舞得剑,披得一席蓑衣笑谈西风,《吴郡志》云:&ldo;其人并习武,号为天下精兵。
俗以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
&rdo;当然,习武之风,从吴王阖闾开始,那个时候吴国完全是黑社会老大,破楚伐越,凭的便是吴人的死横之风,唐宋以后,吴风文弱,但骨子里积存的习气还是对侠风极为崇尚。
在苏州人眼里面,凤阳起兵的朱重八,顶多是个泼皮无赖,比不上贩卖私盐出身讲究江湖义气的张士诚。
张士诚是元末市场经济的先行者,依靠贩卖私盐手头积金攒玉,好比毒枭,江湖名声极响,见乱民风起,提着他的那把青锋剑,武装发家靠着几个弟弟的文治武功一路打到了平江府。
入得府来,见苏州比他的那个盐场子好多了,也便开科取士,敷衍乡绅,提倡教化,吃的是昆山米,住的是俏园林,一番治理倒是比蒙古人强多了。
苏州人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兜里的银子没少,桌上的鱼虾玉糯一样没少,城里又没有了蒙古鞑子的横行霸道,对张士诚也就服帖了,都管张士诚叫&ldo;诚王&rdo;,结结实实地站到了张九四的这边。
张士诚进了平江府,先前的那点雄心壮志也就慢慢给磨灭了,一腔英雄气也便陷在这东南大都会的红粉胭脂里,这一点他比不上朱元璋,他要享受,要霸住这苏州山水,也就满足了。
可朱重八不一样,从小就懂得手头的地越多越好,地多粮就多钱就多,粮钱多了才能不受欺负,所以这个癞头和尚带着一帮泥腿子从南打到北从西打到东,最后把目光瞄准了还泡在蜜罐子里的张士诚。
1366年20万明军在攻克了杭州之后,完成了对苏州的合围,领头的两个家伙,一个叫徐达,一个叫常遇春,他们俩带的那支军队,让蒙古鞑子吃过瘪,赶过陈友谅,撵过方国珍,擒过陈友定,当下,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苏州人,一群操着吴侬软语只知道欣赏苏弹咂吧着昆山腔的苏州人,这场战争似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悬念,但是却一打就是十个月,长得像婆娘的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