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兆有跌足号哭。
袁公问其缘故,回答说:&ldo;士兵入宫受到攻击,逃跑溃散不知道哪里去了。
&rdo;袁公笑道:&ldo;你作出这副模样,敌人就能放过你吗?不要乱我军心,赶快回营收集残兵吧。
&rdo;袁公仍指挥众人前进,遇到埋伏的地雷,(敌人)格林炮齐发,有两名士兵被炮弹炸飞到空中,几天后才找到他们的尸体。
地雷距袁公不过数十步,爆炸声浪把袁公震得仆坠到坡下,受了点轻伤,仍然率兵追击。
听说日兵已归使馆,天快黑时遂收队回营。
而袁公所训练的韩军与日本人所训练者仍在相互射击,枪声达旦,也未看见张光前部的士兵。
派人查看,原来都在王宫西面金虎门内的高墙下躲避子弹,未敢发一枪进一步。
袁公叹息道:&ldo;淮军的暮气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啊!&rdo;
将吴、张二人作战中的表现说得如此不堪,不排除袁世凯为泄当年被中伤的旧恨而有意夸张,但淮军&ldo;暮气已深&rdo;并非虚言。
军纪松弛,训练疲沓,临战畏懦74,日后甲午大败即种因于此。
庆军创始人刘秉璋之子刘体仁在其所撰笔记《异辞录》中也曾述及淮军之暮气及其将领的庸劣,是其一证:
武壮(吴长庆谥号)出征高丽病故,张光前、黄仕林分别率部驻扎在旅顺,日寇到来时全都溃败逃走,……己亥年,文忠(李鸿章谥号)复出总督两广,光前前往道贺,说到自己曾到(安徽)无为县拜会文庄(刘秉璋谥号,刘为庆军创始人,庆军将领都是其老部下)而被拒于门外时,文忠说:&ldo;你是败军之将,(他)不见你是合适的。
&rdo;既而,仍用张为两广驻军中的防营统领。
文忠对于淮军旧部,终究还是顾念旧情的。
75
袁世凯既眼见了吴、张等的&ldo;怯懦庸劣&rdo;,就难免不对这些人心存轻蔑,在举止行为上也会有所表露,而双方之矛盾也必然愈来愈深,乃至于不可调和。
甲申政变之善后,袁世凯大包大揽,操纵一切,未始不由他对吴兆有等的轻视和不信任所致。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所记,清军在汉城北门关帝庙找到韩王李熙的当天(12月7日,旧历十月二十日),即将其移至袁世凯营中。
次日,&ldo;朝鲜国王在袁世凯营中延见各国公使&rdo;。
10日,&ldo;朝鲜国王回宫,袁世凯带队护卫。
&rdo;15日,&ldo;袁世凯禀告李鸿章,主张特派大员,设立监国,统率重兵,代理朝鲜内政外交,并示日本以必战,以促成和局76。
&rdo;其间,&ldo;所有韩之内政、外交、军务悉请公主持调度&rdo;,而袁亦当仁不让,&ldo;代韩内筹抚治,外辑邦交77。
&rdo;重组政府、抚恤被害重臣家属等均由其一手办理。
1885年1月1日(旧历十一月十六日),清廷派出的查办朝鲜事务的钦差大臣吴大翨等到达汉城时,吴兆有等迎诸江渚,而袁独单骑迎于南门外,可见双方当时嫌隙之深。
在追查中日交兵起因责任的过程中,袁世凯因与吴、张等人的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立,袁曾当众表示过自己愿意承当引发争端的责任,当然不能反口,而吴、张等不仅不愿代他分担责任,反而在背后中伤他;至于日本方面和其他暗中支持朝鲜自立的列强使节,更是众口一词地把责任归咎于清军和袁世凯。
在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下,袁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的好友金允植曾叙述过他此时的窘境:&ldo;当时清廷钦差吴大翨来查诸将的功过,外国人全都以流言诋毁慰庭;留防朝鲜的清军诸将也都嫉妒其功劳而中伤他,而钦差对慰庭也追查得很急。
慰庭愤懑不已78。
&rdo;适逢家乡来信,得知嗣母牛氏身体不适,他于是以此为借口,提出回家省亲。
袁世凯借回乡省亲抽身而退,以屈求伸,不失为避风头的好策略。
袁保龄对此颇为赞赏:&ldo;凯侄脱身回里,觉此子狡狯,亦复胜其痴叔矣79!&rdo;甲申事变中袁的出色表现已使他腾誉中外,加上他办事周到干练,大得钦差们的好感。
不仅准其归省,且携其同船返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