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历史上始终由欧洲国家建立的欧洲均势,变成了欧洲以外大国的战略的一部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美国和欧洲之间进行定期磋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外交政策连贯性建立了一个框架。
但究其实质,欧洲的均势实际上从欧洲内部达成的安排,转变为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的遏制,主要是借助美国的核能力。
经历了两次毁灭性战争后,西欧国家面对的,是挑战它们的历史归属感的地缘政治观念的变化。
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实质上只有两极,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
在美国眼里,联盟不是一批为了维护均势而保持步调一致的国家,而是一家美国任执行董事的联合企业。
昔日传统的欧洲均势以成员平等为基础,每一个成员都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基本上有限的目标而出一份力。
虽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各盟国的军事力量整合在一个共同结构中,但它主要靠美国一家的军事实力维持,尤其依靠美国的核威慑。
只要战略核武器是欧洲防御的主要手段,欧洲政策的目标基本上是求得一种心理作用:在危急情况下,美国必须把欧洲当作自身的延续。
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反映了有史以来基本上相互独立的两种均势:一种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核均势,另一种是北约内部的均势。
北约的作用主要是心理上的。
欧洲承认美国的霸主地位,以此换取美国的核保护。
欧洲国家各自加强本国的军事力量,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多多益善的效果,而是为了在联盟的决策中拥有发言权,好比是得到一张可以参与讨论如何使用美国威慑力量的门票。
法国和英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小型核力量,虽然对总体均势影响不大,但可以借此赢得一个参与大国决策的理由。
核时代的现实以及苏联近在咫尺的地理位置,使这一联盟维持了一代人之久。
1989年柏林墙坍塌后,北约内部的分歧注定会再次抬头。
冷战持续了40年之后,北约实现了当初缔造者宣布的对冷战结局的展望。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迅速实现了统一,苏联的卫星国‐‐受苏联控制的东欧诸国‐‐旋即垮台。
20世纪第三次争夺欧洲的较量以和平方式结束。
这印证了当初建立北约的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促成这一结局的人策略之巧妙。
德国的统一证明了自由民主的胜利。
德国重申支持欧洲的统一,将其视为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发展目标的事业。
被压制了40年(有些国家时间甚至更长)的东欧诸国开始再次恢复独立并重新找回自我。
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外交的重心。
一旦来自欧洲内部的巨大军事威胁不复存在,欧洲秩序的地缘政治特征随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胜利的狂喜之下,传统的均势问题被当作&ldo;老式外交&rdo;丢到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共同理想的传播。
有人公开声称,北约应该更关心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而不是安全问题。
北约一直扩至俄罗斯边界‐‐甚至也许包括俄罗斯边界‐‐现在被当作一个严肃的可能性提了出来。
建议把军事联盟扩展到距离莫斯科仅几百英里、历史上始终存在争议的领土,主要不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是被视为&ldo;锁定&rdo;民主成果的合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