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像这类登高凭眺之作,描写眼前景象,作奇伟语容易,抒写心中情思,作性情语实难。
岑参诗“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诸句,气象恢弘,笔力雄健,不让杜诗。
但最后却说“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生消极厌世之想,令人有前后不称之感。
而杜诗下半首“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四句,写山河破碎,一望苍然。
以兴起“最是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之意。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
上二句思古,以虞舜苍梧,比喻太宗昭陵;下二句伤今,以西王母在瑶池宴饮,比喻杨贵妃在华清池作乐。
自张九龄罢相之后,朝廷贤臣,相继被排斥,在朝大臣,大多尸位素餐,故诗人最后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
结束全篇。
当时杜甫凭高远眺,百忧翻腾,意识到朝局日变,天下将乱,而玄宗方耽于逸乐,不恤国事,岌岌乎有飘摇崩析之惧,于是追想国初政治之隆,预忧日后荒淫之祸,通过吟咏眼前之景,写出国事杌陧之象,将胸中郁结,尽情吐出。
唐太宗所作,褚遂良所书,藏于大雁塔内的《圣教序》(局部)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载:“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
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此诗以忧患意识,写出时代缩影,身世之感、家国之思,无所不包,但又只写塔上所见,句句说时事,语语是登临。
胡舜陟、钱谦益将通体都看作比喻,未免过于穿凿。
唯其如此,故全诗能“自首至结一气,横厉无前,纵越绳墨之外,激昂霄汉之表”
(黄子云《野鸿诗的》)。
苏轼《登常山绝顶广丽寺》诗:“西望穆陵关,东望琅玡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在语句上摹拟杜诗,只是由于缺少杜甫那种深切的忧患、深沉的感慨,那种发人深省的内涵,因此也就没有杜诗那种深远的意境、深刻的揭示,以及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而这正是杜诗高出侪辈、擅誉千古之处。
非战
非战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往日本,目睹当时日本社会的各种情状,认为“日本国俗与中国国俗有大相异者一端,日尚武与右文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