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二步:戴笠策划推动一批多年从事警察教育工作、对警察学理有研究的人物出面,筹建&ldo;中国警察学会&rdo;,以此网罗全国警界人材,暗中却受戴笠控制运用。
为了扩大该会影响,戴笠每年拨出专款,资助他们活动,派遣专人负责组织、联络工作,另外还发行1个月刊,大造声势,宣传戴笠的所谓&ldo;政治警察&rdo;论(即特务警察),影射和攻击李士珍所鼓吹的正宗警政理论。
由于戴笠舍得花钱,当然有人愿意为之奔走、鼓噪,为之卖命,所以这一活动居然搞得有声有色。
第三步:借浙警校并入中央警校的机会,以变应变,让浙警校的全部教职工办理了集体加入特务处的手续,然后除留下少数人之外,全部造册加入中央警校,以便在中央警校内形成一股独立的力量;再通过这批人不断地&ldo;滚雪球&rdo;,掌握中央警校的基层力量,并向蒋推荐由特务处大特务郑锡麟任政训处长,陈玉辉为总队长,掌握中层力量,结果这批大小特务进入中央警校后,抱成一团,犹如釜底抽薪,把教育长一职架空,使李士珍顿失重心。
第四步:下功夫培养赵龙文、■裕坤等亲信特务在政治上的声望,以便进一步向警界高层发展。
1937年5月,蒋介石派孔祥熙为特使,赴英国参加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
戴笠抓住机会,保荐赵龙文为随员,就便到英、德、意、比等国考察警政建设,为赵&ldo;镀金&rdo;。
在这之前又保荐浙警校教务主任■裕坤赴美留学,学习警政。
果然,1936年11月,内政部第六任警政司司长李松风调任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面对警政司这一控制全国警政的关键职位,戴笠与李士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李士珍颇费苦心,想谋取警政司长,可是又舍不得丢下中央警校教育长这一高位去屈就。
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口袋里一时又拿不出像样的人去谋取,一度一筹莫展。
在瞬息之间,戴笠的远见起了作用。
他一步占先,亲自向蒋引见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留美学者、国内警界精英■裕坤。
结果一荐就中,蒋下手令任■为警政司长,■一反前任们的作风,在这个岗位一蹲就是10年,始终不肯挪窝,全国的警政工作也就始终控制在戴笠手中,李士珍莫可奈何。
李士珍无形之中被戴笠打了一顿闷棍,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也千方百计地进行反击。
先是李士珍针对戴笠搞的&ldo;中国警察学会&rdo;,也组织一个&ldo;中华警察学术研究社&rdo;,与戴笠争夺警界人材,规定凡在中央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参加。
虽然如此,李士珍还是争不过戴笠。
因为李士珍是搞教育的,经费有限,手中又掌握不到警界公开机关,让这些学生去发展;而戴笠有的是票子,位子,可以收买,通过警政司和手下控制的公开机关,又可以给官做,结果,李士珍训练警官,教育出来的学生又都给戴笠抢走了。
李士珍常常骂这些&ldo;变节&rdo;的学生是欺师灭祖。
其次,李士珍针对戴笠办月刊,鼓吹&ldo;政治警察&rdo;论的办法,也在中央警校办的刊物上大做文章。
李士珍是警政科班出身,又是喝过洋墨水的,早已视警政教育为终身职业,因此能勤于钻研,在学术理论上拿得出成套的东西。
而戴笠搜罗的警界人材,大多是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留用和中央军校转行过来的,未受过更高级的正规教育,更没有专门研究过警察学术,在许多问题上是外行,提出的一些警政理论不免粗俗、浅薄、支离破碎、强辞夺理。
据此,李士珍引经据典,把正宗的警察理论从制度、组织、职能、人事等方面阐释得头头是道,驳斥戴笠把政治警察教育(培训特务)和正规警察教育混为一谈的谬论,并列举日本、英美各国的实例,证明世界各国培训政治警察和正规警察各有专业,不可合流,如果把正规警察教育办成特工培训,无疑是自入歧途,自毁警政的邪门歪道等等。
戴笠看到李士珍在校刊上用化名发表文章,听从特务处谋士赵龙文的建议,决定不予正面回击,而以侧击旁攻的办法对付。
戴笠先是指使潘其武把这些文章一一收集起来,要害处均用红笔勾出,然后送给蒋阅,并假惺惺地摆出一副受到欺负和委屈的样子向蒋诉苦说: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换,可是李士珍不顾大体,同室操戈,公开发表言论,诋毁校长耳目,豆箕相燃、相煎何急!
徒然给外人制造笑柄,于党国何利?!
于校长何利?!
真令人胆寒等等。
果然,蒋一见此情,勃然大怒,把李士珍叫来,骂得他狗血喷头,又是戴笠反败为胜。
其实,在蒋介石看来,警察是要的,特务也是要的,如果两者相权,当然还是以政治警察(特务)为先,这也是&ldo;正规警察&rdo;李士珍斗不过&ldo;政治警察&rdo;戴笠、并且李士珍还常常挨骂的真正原因。
李士珍多次啃不动戴笠,并不罢休。
当时,戴笠办了许多特训班,其中有不少以中央警校的名义开办,学生毕业时,需要发一张中央警校的毕业证书,可以取得警官学历,便于介绍到警察机关或稽查处去工作。
但李士珍借口这些训练班没有在中央警校备案,没有按中央警校的教育大纲进行训练,水平够不到中央警校的要求,不同意颁发,使戴笠大伤脑筋。
同时,李士珍为了与戴笠竞争,也扩大工作范围,不拘守警校一隅,自己组织人搞起谍报工作,以见重于蒋。
只是搜集的情报大多是传闻和推测,水份不少,质量甚差,甚至像侦探小说家那样编造&ldo;苏联驻华谍报网&rdo;的故事,多年中难以拿得出手,有时转送到侍从室,蒋手下的侍从参谋看了也感到完全不能呈送蒋阅,更不用说与戴竞争,最后还只得专心干他的本职工作,抓好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