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59章

过去的思想史研究多少偏重于学术思想,侧重于那些构成&ldo;思潮&rdo;的流行者或浮在表面上的东西,而对其他种种则不大在意(特别是在思想史中缺乏同时代的经济思想史内容);在研究对象上也偏好文人、学士,而对官员乃至皇帝等人的思想作为(包括意识形态),则不免有所&ldo;歧视&rdo;,更难及于普通人之生活想法与经营进取(如农民在生产上的&ldo;重副轻农&rdo;,在交易上的&ldo;同步反应&rdo;等)。

另一方面,对十八世纪的思想学术界,也过于重视&ldo;考据学派&rdo;。

这就难免&ldo;以偏赅全&rdo;,因此有学者提出,当时&ldo;考据学不是主流思想&rdo;。

(24)还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清代的&ldo;文字狱&rdo;使得知识分子、文人不再关心&ldo;国家大事&rdo;了。

但上述那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哪一个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现实政治问题?显然,考据学家是不关心也不回答这些问题的。

但是朝廷上的大臣呢?那些将学问与经世相结合的&ldo;理学家&rdo;和&ldo;乡绅&rdo;呢?从康熙、雍正到乾隆的几朝皇帝呢?不正是他们这一大批人在积极带头思考这些问题,制订政策,并付诸实施,创造出历史的鸿业?不错,古人重视&ldo;内圣&rdo;之学,但若因此而忽略了&ldo;外王&rdo;致用的一段,那恐怕真是对思想史的一大误判!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眼光,关注到这一个层面上来,从国家大政的方方面面来搜集资料,通过对这批人物&ldo;所思所想&rdo;和&ldo;实际行为&rdo;的挖掘研究,从而建立起&ldo;十八世纪经世之学&rdo;。

十八世纪&ldo;经世派&rdo;的活跃时期是乾隆初年,即乾隆初政的十几年时间。

出于种种原因,其后它就渐归消沉,甚至为&ldo;考据学派&rdo;所&ldo;取代&rdo;。

乾隆十三年以后,随着一个政策&ldo;收敛&rdo;期的到来,&ldo;经世之学&rdo;虽没有&ldo;无疾而终&rdo;,却似乎是越来越&ldo;过气&rdo;了。

实际上,考据学的兴起也有其内在理路,及社会自发的一面;它可能既非出于政治打压,也并非全由政府提倡,而&ldo;依然以在野争在朝,以道统争治统&rdo;。

(25)另一方面,种种学术的升降和风气的变化,不是政府就能掌控的。

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ldo;经世之学&rdo;只是一种&ldo;有限的&rdo;知识探求,未必为大多数学子所关心,而&ldo;考据学&rdo;则可供社会上一般士人&ldo;把玩&rdo;,何况当时很多人已经以此为&ldo;职业&rdo;了呢。

(26)乾隆二十年代,&ldo;考据学派&rdo;随之兴起,蔚为风气,到乾隆中叶达到其鼎盛时期。

这与乾隆朝政府政策进入一个较为迷惘的&ldo;无策期&rdo;,或许也有一定关联。

可惜的是,迨革命军兴,则一切可称为清代&ldo;经世学&rdo;者,均失去其价值所在。

有关遗产并未得以总结,特别是仍然&ldo;活着&rdo;而&ldo;有意义&rdo;的那一部分:如在清代历史中,是否存在现实可行的经济发展道路?土地开垦曾经有何作用,今后是否依旧可靠?&ldo;赋役&rdo;应如何征收?仓储是否越多越好?政府又当如何确定它的角色和地位?……(27)

或者,如果《皇朝经世文编》(或类似的一部著作)能早若干年‐‐如在乾隆末年‐‐问世,世人对乾隆之治,乃至乾隆学术,恐怕都会有一番&ldo;刮目相看&rdo;了。

也许,历史上就总是这样充满了遗憾,让后人不能徒然站在前人的肩上,坐吃山空,无所作为?

讷亲的悲剧

在我的新书《乾隆十三年》中,&ldo;金川之役&rdo;俨然成了一出重头戏,它并非从正面,而是侧面,从官场文化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其中一个要角不是别人,正是讷亲,没有他的失败就衬不出傅恒的成功来。

相邻小说
那个校草有点甜  重生之美容大师  定宋  论路人甲的主角待遇  穿成豪门女配后,我被团宠了  扳不倒的李鸿章  美强惨只想早点下班[穿书]  盛世谋臣  软妹失格  [柯南同人]不要在柯学世界搞经营  彼岸  穿成外室文里的反派正室  小城  作茧自缚  猎户家的小悍妻  重生之悍女青叶  开不了口  论一妻多夫制  和离当天,虐文女主转身嫁暴君  影后厨艺顶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