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进入商业区,人流和车流都明显多了起来。
同事告诉我,战前伊拉克经历了连续13年的全面封锁制裁,物资极度短缺。
战后百废待兴,各种物资进入都没有关税。
在巴格达,光汽车一下子就增加了20万辆。
到了商业区,我发现各种标牌的电器商店最为醒目。
这些商店店面不大,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装修,但是人来人往,很热闹。
同事说,这里现在最好卖的就是电视机和卫星天线。
以前在萨达姆时代,人们是没有机会用卫星电视收看外国节目的。
在10多年的国际制裁期间,伊拉克也买不到电视机,电视节目只有官办的三四个频道。
现在一下子开了禁,多年积累的市场需求一下子爆发起来,所以每天都能看到整车整车的电视机运来又很快被分别拉走。
由于萨达姆期间多年没有修缮道路,所以市区塞车很厉害,有人说整个巴格达现在成了一个&ldo;堵城&rdo;。
在个别路口偶尔也能看到交警。
由于还来不及统一着装,他们有的还穿着萨达姆时代的老旧制服,有的干脆什么制服也不穿,踩着拖鞋、拎着一把长枪往路口一站,车辆就得听他指挥。
车流中穿梭着不少报贩,他们抱着好几份不同的阿拉伯文报纸,站在每一辆汽车的窗前叫卖,但是生意似乎并不好。
伊拉克战后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新报纸诞生,都标榜自己独立的新闻理念,但是最重要的舆论工具,其实仍然控制在美国人手里。
尽管电视机热销,但当地的电视台却只有一个频道,就是美国人办的伊拉克电视台。
当地惟一的一份英文报纸,高层编辑中英国人占了一半。
第一部分第5节战后巴格达一瞥(2)
中国商人&ldo;打&rdo;进伊拉克
陈先生在伊拉克20年,在巴格达开了个中国商贸城,另外还经营一个叫做&ldo;晏龙湾&rdo;的中餐馆。
商贸城和餐馆面积都不小,但生意不免有些清冷。
几个福建人正在商贸城里组装电脑用的转椅。
他们原以为来伊拉克后能挣大钱,差不多都是倾家荡产辗转来到伊拉克,不想却找不到工作,只好干点零活,混个吃住和零用钱度日。
商贸城一共三层,一楼摆放货物,主要是些床垫、煤油炉、转椅、家具、沙发等等。
陈先生说,其实小商品最畅销,但是目前先用这些床垫等大件把商城&ldo;摆满&rdo;,赚个人气。
二楼目前是仓库兼临时的组装车间,把那些托运进来的商品组装成型。
三楼是办公兼住宿,还有一个不小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