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外省所用制钱均由地方铸币机构提供。
早在顺治年间,地方铸币机构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福等10余处。
乾隆年间,一些边疆省区和产铜(铸币材料)省份,如新疆、西藏、云南等,也拥有铸币权。
到了甲午战前,仅铸造&ot;光绪通宝&ot;的地方铸币机构就有宝云、宝东、宝昌、宝直、宝川、宝黔、宝福、宝苏、宝浙、宝晋、宝陕、宝津、宝沽、宝奉、宝吉、宝宁、宝武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注:《光绪大清会典》卷二十一,户部钱法。
)。
当时,清政府将铸币权分散于不同地区的目的,虽说是为了缓解铸币紧缺、生铜材料供不应求的矛盾,以免中央铸币长途押运之劳,但长此以往,却使中央铸币之权散落于地方。
此外,民间私铸钱币现象也十分严重。
咸同年间,因战乱、交通不便等,有的地方将生铜私铸成制钱;有的将官钱销毁,自铸制钱。
私铸钱币因掺进大量杂质,铸造工艺又十分简陋,其重量成色与官钱大不相同,混在官钱之中抛向市场,经常给商品交换和政府税收带来诸多困扰。
到甲午战后,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二)货币种类极为繁杂。
在1905年天津国家造币总厂未成立之前,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就种类而论,不仅有金属币亦有纸币。
以金属币而论,不仅有制钱、铜元,也有银两和银元;以纸币而论,发行者不仅有官方银号、私人钱庄,而且有外国银行。
银两是官方用来计算重量、查定成色的货币单位,按其形状、重量、大小有元宝、中锭、小锭之分。
与此同时,各地市场上还流通着一些不规范的碎银,如元宝银、马蹄银、滴珠银,等等。
制钱又称铜钱,在中国行使二千多年,到晚清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市场上仍具有重要的流通作用。
甲午战争前后,国内市场上制钱种类繁多,各地区、各部门铸钱的重量、成色,均有一定区别。
最重的每文一钱四分,最轻的只有三分。
制钱有轻有重,时常给商民的交易带来诸多不便。
在市场上,重制钱&ot;一文&ot;与轻制钱&ot;一文&ot;,因重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购买力。
因此,商品交换不能简单地以&ot;文&ot;为单位,必须注明什么重量成色的制钱多少文。
这既削弱了其价值尺度的作用,又妨碍了其流通职能的发挥。
纸币种类也很复杂。
清朝纸币发行始于顺治年间(注:《清朝文献通考》卷十六,卷十五;另见《清史稿•食货志•钱法》。
)。
康雍乾时期,由于财政收支状况尚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两和制钱,纸币并不多见。
咸丰年间,由于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恶化和铸币材料(生铜)缺乏,纸币开始大量流入市场。
据载:在1853-1861年间,清政府发行了两种代表银两和制钱的纸币,即银两票和制钱票。
银两票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