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47章

如果我们不提具体作品,而是就广泛的科幻题材进行评论,结论也是一样。

比如亚光速飞船就全无实际可能,因为当飞船运行到接近光速时,巨大的相对速度使得一颗尘埃都能将其撞碎。

所以在宇宙中除了粒子流外,我们从未见过大型物体的飞行速度接近光速。

但如果不允许保留亚光速飞船的构思,所有银河国家、外星远征的科幻作品就要统统去掉。

时间机器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不要说技术上、实际运用上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又必须去掉千百篇经典和非经典的科幻作品。

长颈鹿的心脏已经不堪重负,几十层楼高的哥斯拉更不知怎样在地球重力场里活下来。

如果动物形体不变,当动物足部支撑面以平方倍数扩大时,其体积会以立体倍数扩大,因此象《星河战队》中那坦克般大小的虫人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样我们又可以剔除许多怪兽题材的科幻作品……

此类分析不必再往下进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批评家以科学知识的准确与否作为评判科幻小说惟一标准,那么给他一段时间,他可以否定掉科幻小说史上所有第一流的作品和所有主要题材类型。

在这以后,如果还想保留科幻小说这门艺术的话,也许只有它的名称可以保留下来。

为什么科幻小说在这样的考核面前会&ot;集体不及格&ot;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科幻小说本来就是一种虚构类的文学,其中必然有从真实向幻想的跳跃,然后在幻想的,而不是真实的天地里展开故事。

科幻作品里描述的许多神奇的科学技术,连专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过,你怎么能希望小说家给予严格证明呢?而如果要求科幻小说家一定要在真实的科学知识范围内展开故事,又怎么能写出科幻小说呢?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科学知识上百分之百正确的要求,是一种&ot;拖后腿&ot;的要求,在科幻小说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只能起到束缚创作的消极作用。

纵观全世界的科幻文学,大致有三个渊源:通俗文学渊源,哲学与纯文学渊源,科普创作渊源。

中国的科幻小说秉承前苏联的传统,来源于科普阵营。

所以从事科幻工作的人,尤其是编辑,就继承了这种针对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才有价值的评判标准,而非针对文艺作品的宽松标准。

这种标准的实行,最大的危害是抹杀了科幻小说的艺术本质,使它永远成为科普文章的一种。

那么,科学与科幻小说就没有关系了吗?并非如此。

艺术的核心是美学价值。

而一门特定的艺术又是以它所表态的特定的美为存在基础的。

科幻小说所表达的,正是科学技术中美的成份。

在中国科普作协科幻研究会会刊《星云》的第二十七期上,刊登了刘慈欣的一篇文章。

下面,笔者不怕冒抄袭的指责大量引用这篇文章中的文字,因为他的观点确实与我的非常相近。

在这篇名为《混沌中的科幻》的文章中,刘慈欣首先从反面指出了科幻的基础不是什么:&ot;它不以人物见长。

相邻小说
摘仙令(下)  婚礼前男友坐我隔壁桌  喜欢的少年是你[电竞]  嫡女医妃:王爷真绝色  [综英美]优雅的兰马洛克先生  小皇帝今天病好了吗  穿越女的佛系美食之路  穿到古代种田养猪  十字夜(无限恐怖同人)  去世的恋人竟会72变  九玄魔修  听见雨声  与魔鬼同行  基因战争  穿书后我变成了Omega  盲妃待嫁  华娱1997  穿成男主的前妻肿么破  毒来药往  身穿年代,她被狼崽子抱回家猛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