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当时作家尤&iddot;邦达列夫把苏联的改革比做一架已经升空却没有确定着陆地的飞机,作家的这个比喻当时引起改革派强烈指责,今天很清楚,作家的讽刺是正确的,因为在改革之初只对所期望的未来虚幻有一个大致轮廓,这个形象在后来不断得到修正,但最终显然&ldo;降落&rdo;到不是我们想去的地方。
转向民主制和市场的成本高得出奇,其中包括国家解体、大量同胞英年早逝或胎死腹中、大多数居民被私有化洗劫一空、俄罗斯科技潜力损失惨重,如此等等。
但这是否意味着像作家所暗示的那样不该&ldo;起飞&rdo;呢?即使现在,尽管我明知我国这些年来历经磨难,仍然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
首先,如果苏联改革的成功是指文明的、以社会为取向的、以民主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的形成的话,那么改革成功的机会是有过的。
历史不允许假定,但很清楚曾经有过不少可以分道扬镳的分流点。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俄罗斯领导人不是联盟中央的反对者,而是联盟中央的盟友的话,情况将会如何。
可惜这些机会没有被利用。
这里的问题当然不是改革倡导者恶名在外的优柔寡断所致。
我以为,改革不能以令人快慰的肤浅的创举为限,在普遍(或几乎普遍)同意&ldo;为了更好地生活,应该作某种改变&rdo;的背后,对实现这些变革的实质和方法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这一事实越明显,米&iddot;谢&iddot;戈尔巴乔夫就越坚信,成功取决于是否能把每一个人(假定说是&ldo;臭名远扬的察戈洛夫派&rdo;和毫不妥协的市场派)的真理熔铸成某个关于要寻找的社会结构的完整的新观念。
但是当时我们已经着了迷,我们顾不上孜孜不倦地去寻找真理和共识,改革的&ldo;飞机&rdo;遇到暴风雨,不是因为不清楚确切的目的地就起飞了,而是因为这架&ldo;飞机的机组和乘客&rdo;不去共同确定航向,而是在&ldo;飞机&rdo;上打得不可开交。
其次,要是改革的详细实施计划没有制定好之前不开始改革,岂不更好?若是终归要开始,那么改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好呢?
我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记起了1992年深秋的一件事。
当时我出席加里宁格勒州斯韦特洛戈尔斯克市举行的一个大会。
给我留下记忆的不是这次大会,而是大会中的一次宴会。
我的邻座不仅现在是该市的重要企业家,而且过去是该市党和苏维埃机关的领导人,他们喝了点酒,就开始大骂米&iddot;谢&iddot;戈尔巴乔夫。
&ldo;米哈伊尔&iddot;谢尔盖耶维奇有什么对不起你们吗?&rdo;我提了个天真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愤愤不平的回答:&ldo;怎么啦?他该马上就说清楚,应该建设资本主义,那我们就会同心协力地去抓工作,一切早就办妥了。
而他却用种种神话来骗我们,我们差一点把市里的权力给丢了!
&rdo;
于是我想,要是1985年春天不开始改革,在这样一些家伙领导下我和我的经济学家朋友们至今还会在&ldo;有计划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rdo;这一用语中该强调哪一个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我们国家会更无望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可能进行的改革带来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奔向自由》第二部分历史的转折:一个目击者的思考(1)
历史的转折:一个目击者的思考
奥列格&iddot;博戈莫洛夫
20年来我国进行了艰难的改革,对这一改革的结局仍是争论以及乐观和悲观预测的话题。
学者、政治家、政论家们都试图弄清楚,自苏联改革起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这对被变革席卷的人们和民族的命运有什么影响。
改革年代离我们越远,米哈伊尔&iddot;谢尔盖耶维奇&iddot;戈尔巴乔夫倡导的那些年变革的历史规模就越清晰,但有一个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的社会改造道路会如此痛苦,中欧和东欧这条路走得要快得多,成功得多,中国的经济成就与其形成的反差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苏联的改革开始时很谨慎,似乎一步一步地进行,引起当代世界发展的构造性位移。
通常认为米&iddot;谢&iddot;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的那一年即1985年,是我国历史过渡期的开始,但是只有从1987年起重大变革的到来才变得十分清楚,&ldo;改革&rdo;的概念才深入苏联日常生活之中,在此之前只是积累了意识和政治变化的前提,要移动苏维埃制度这样的庞然大物,更不用说把它颠倒过来,是一件几乎难以胜任的事,需要技巧和政治勇气,革新来得很慢,像在一口又一口地吸进新鲜空气,给人以希望的解冻不时被倒春寒所取代。
米&iddot;谢&iddot;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之初,只是试图用行政手段使经济现代化并加速经济的增长,但不久他就相信有必要采取其他解决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必须调动群众的干劲,使他们成为改革的积极参加者,因此他开始扩大公开性,扩大政治自由,容许意见多元化,主张民主选择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道路。
一段时期后看到的改革不同于当时许多人理解的改革。
1997年12月米&iddot;谢&iddot;戈尔巴乔夫在一次接受国外采访时把改革的实质概括为以下几点:
放弃苏共的垄断及其独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权力。
取消国有制垄断,经济顾及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