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1939年初,军校由铜梁迁至成都市区,原有成都分校,即第3分校并入本校(3月,改设第3分校于江西瑞金)。
成都本校在成都分校的基础上,扩编政治部,增设军官教育队,恢复原高等教育班,加设了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射击训练班、技术训练班、特务长训练班等,军事教育趋于完善。
校址的调整:将原成都分校北校场旧址改为校本部,学生总队则分驻西校场、南校场、皇城及市西郊草堂寺、青羊宫等地。
校务委员作了调整:除原有人选外,又增加了唐生智、程潜、白崇禧、邓锡侯、龙云、余汉谋、陈诚、张治中等8人。
军校自迁成都后,先后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行政机构调整和人事调整。
将原撤销的学生总队分别又在第16、第17、第18等期重新建立。
1943年,教育长陈继承调走,由陆军大学教育长万耀煌继任。
1944年春,军校曾代训两期青年远征军教导团学生。
1945年秋,又撤销总队制,军校为方便管理,按照各总队地址分为4个督练区,各设督练官1人,负责转达校部命令及教学事宜。
不久,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军队裁员。
各分校相继合并裁减,所有在校学生依肄业时间分别结束或转入各兵科学校,并选送一些优秀者进成都本校,前后达3000余人。
1946年元旦,军校由南京时期&ldo;中央陆军军官学校&rdo;改名为&ldo;陆军军官学校&rdo;,确定培养对象是国民党基层干部。
2月,以第20期学生为各兵科普及教育实验区,开始试行各兵科的综合教育。
4月中旬,原教育长万耀煌调往湖北,由关麟徵继任教育长,关是黄埔一期生,在东征中负伤后仍成都北校场黄埔楼(1994年早春摄影)英勇奋战,共产党人主办的《中国军人》杂志曾为此事赋诗称赞过,关因此伤而很快出名,后青云直上。
在1947年冬以前,军校校长一直由蒋介石兼任,此后,由关麟徵继任校长,并恢复总队制。
1949年9月7日,关麟徵调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20日,黄埔一期生张耀明继任校长。
军校在成都时期,培训学生计有第14至第23期,共10期。
各期简况如下:第14期:本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
第1总队于1937年秋入校,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有669人。
第2总队于1937年10月在南京入校,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有1510人。
第1、第2总队学生累计有毕业生2179人。
他们入校于南京,但基本上没有在南京学习,大多数时间是在战火中的西迁征途和四川铜梁度过的。
这批学子就学于历史巨变关头,其经历与本校第4期相似,特殊的历练使他们在此后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明显大于前后数期校友。
本期学生除毕业于铜梁的两个总队外,第3总队于1937年9月入校,系原成都分校招考的学生。
合并后,由本校实训,1939年1月毕业,计有1520人。
本期学生共计有3699人毕业。
在大陆时间最长的成都时期(2)
第15期:本期招考于武昌,于1938年1月1日入校,1940年7月21日毕业,计有1559人。
此期间,军校代训空军学生272人,归入本期毕业。
本期毕业生共计1831人。
第16期:本期学生分3个总队。
第1总队于1938年8月入校,驻成都南较场,于1940年12月毕业,计有15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