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佩克这次中国旅行的成果,便是他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穿越长城》(throughcha,swall),他以一个画家兼作家的敏锐目光和才华,生动记述了七七事变前后将近两年间中国的风云变幻和社会景象。
该书1940年出版时,美国上下正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战争局势,佩克以及他的书备受关注并获好评。
也许美国国务院看中的正是他的这一中国经历和在《穿越长城》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将他派到抗战烽火中的重庆。
佩克成了美国新闻处的官员。
这次在中国,他一直呆到1948年,亲历了蒋介石政权由盛及衰的过程。
他的特殊身份,他的综合才能,使他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国。
于是,在关注中国这段历史的异国的目光中,多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佩克回到美国后,于1950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关于中国的书《时代的两种类型》(okdsofti)。
在美国诸多关于中国抗战的著作中,他的这本书被誉为经典。
他的同行、当年出任《时代》杂志驻华记者的爱泼斯坦在为《时代的两种类型》中译本写的序言中曾这样高度评价佩克:
佩克生前是我的朋友,但这并不是本书原著发表三十五年后,我再一次重读他的遗著时,对之加以称赞的原因。
在许多外国人所写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和战后中国的书里,这一本可称为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出众的笔法,题材多以亲自耳闻目睹为主。
他栩栩如生地重现了许多往事的景象、声音和感受,还透过在当时所谓&ldo;大后方&rdo;的经历,重现了那个独特的动乱时代所意味着的一切。
佩克的著作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和炽热的希望。
他是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明朗的作家,善于逻辑思维,很实事求是,掌握材料丰富详尽,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不幸,充满冷战及其余烬的漫漫长夜吞噬了他的创作愿望,最终毁掉了他的健康,以致使他过早地夭逝而宿愿未偿。
但是,他依然活跃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他仍然是那么欢快,幽默。
历史已真正实现了他的乐观主义。
《时代的两种类型》中译本198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译笔相当精彩,但书名改为《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却颇为不佳。
2001年7月访问华盛顿时,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出原作翻阅,发现书中原来还有百多幅插图,它们均为佩克在中国时画的速写或漫画,与文字相得益彰,为战时中国的历史场面和日常生活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画面。
中译本舍插图而不用,实在可惜,如有机会再版,或许可以弥补之。
1937-1943年第41节佩克的中国故事(2)
2
佩克1936年初到中国时,只是要把这里作为他环球旅行的第一站。
他在《穿越长城》开篇就这样写道:&ldo;当我1936年1月抵达中国时,我是一个旅行者,希望在中国逗留两三个星期,以此作为我环游全球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