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社会文学]《定西孤儿院纪事》作者:杨显惠【完结】
作者简介
杨显惠,1946年出生于兰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
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
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
1975年在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农垦中学做教师。
1981年调往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工作。
1988年入天津作家协会专职写作至今。
尽管多为当事人的采访纪录,写法也多为聊斋式的笔记体,语言也控制得近乎无血无肉无情感的瘦骨嶙峋,但同此前的《夹边沟纪事》一书一样,杨显惠仍将他的新书《定西孤儿院纪事》的文体定义为小说。
是的,即使当事人的回忆,你敢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事实复原?何况,还有那么大的外在压力,“丑化”
、“歪曲”
的帽子随时都有可能抡过来,非钢头铁臂,杨显惠焉能不怵。
但是读了它,任谁都不会怀疑它们的真实。
不仅有历史和时间地点背景的真实,还有细节的真实。
生活的残酷,人生命运的苦难,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你已经哭不出来了,没有眼泪可流了。
正史早已为那段历史做了结论,制定和推行那种“左派”
幼稚政策的人也已作古,人们似乎也选择了原谅和遗忘。
领导一个全新的制度,管理一个贫穷的大国,哪里避免得了失误?更何况,当事人怀有那样崇高的动机和理想。
更何况,那样的饿死人事件,只是一个大国的局部,几百万比七八亿的局部。
但是,从那种境遇中活过来的孤儿,不能忘记。
亲眼看见一家七八口亲人饿死的情景,侥幸活过来的人,不能忘记。
今天,后世的国人也不应该忘记。
正文:
父亲:
1
2007-05-1101:05
今天是我重返饮马农场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去小宛农场。
我是1965年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小宛农场上山下乡的,在老四连当农工。
那是1970年吧,我们的连长调至饮马农场的商店当主任,他把我也调过去了,在饮马农场的商店当售货员。
由于是最后一天的滞留,吃过晚饭之后,我特别地在场部走了又走,又一次看了知青回城之后,留下来的农工们第二次创业建立起来的啤酒花颗粒加工厂和麦芽厂。
直到夜色四合,我才回到招待所。
我刚推开招待所接待室的大门,有个人忽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了,喊了声梁会计。
我知道他是在叫我,且口音有点熟悉,但一时间却没认出他来。
我说,你是……
我是何至真呀。
啊,我想起来了,他是农场机耕队的机务员——开拖拉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