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宋神宗看到这3份思想报告,很自然他就要给苏轼做做思想工作。
可是这个皇帝的做法很有意思,他表面上听取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抱怨,然而王安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丝毫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在此之后,苏轼彻底和王安石铆上了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安石成功地将苏轼调离了京城之后,就开始着手&ldo;青苗法&rdo;等改革方案的制定当中。
可惜啊,麻烦总是接二连三地找到他,在这个时候,京城中发生了一件事情‐‐&ldo;唐介之死&rdo;。
这个唐介曾经是北宋的宰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算是面对着皇帝老儿,他照样直来直往,常常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事情,搞得宋神宗很是头疼。
可是唐介突然之间过世了,史书上记载说他是因为后背上长了毒疮而死。
但在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唐介是被王安石气死的。
一来二去,&ldo;唐介被王安石气死了&rdo;这句谣言从甲传给了乙,从乙传给了丙……这回,王安石可真是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莫名其妙地成为了间接杀人凶手,死的还是个在百姓、其他同僚心中很有地位的一号人物。
如果这个时候王安石能够站出来澄清一下,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发生,可是才子多半都骄傲、清高、孤芳自赏,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让他保持着沉默。
这次的退让并没有真的得到海阔天空,宋神宗依旧选择无条件地相信王安石。
可是朝廷中的其他同僚纷纷站出来弹劾他,甚至以辞官作为筹码,然而宋神宗一句&ldo;朕不准你们辞官&rdo;回绝了。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事件,却不难看出王安石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种种缺陷。
也正是这种缺陷,最终让他在朝廷之中落得个孤军奋战的结果。
也正是这样的缺陷,让他的变法最终只能走向失败,甚至输掉了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皇帝心中最难能可贵的那份信任!
5.人亡政息
在风风雨雨中,在很多人的反对和非议中,王安石坚持着自己的变法道路。
尽管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失败了,可王安石临死的时候,变法依旧在进行着,就连宋神宗临死的时候,变法也在进行着。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宋神宗什么都好,他有着先进的思想和智者具备的果敢,但是却没有一个长命百岁的身体。
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过世了,登上皇位的是他年仅9岁的儿子宋哲宗。
一个9岁的孩子,还是个整天只想着玩乐的少爷,又怎么能对天下事进行判断和裁决呢?大宋的江山又岂能容他人插手呢?于是宋哲宗的奶奶高太皇太后就决定,她要&ldo;垂帘听政&rdo;。
当然,她并非像慈禧那样坐在宋哲宗身后,国家大事由她来做决定这就够了。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王安石刚一开始变法,首先就将矛头狠狠地对准了王孙贵族,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还是高太后的许多亲戚。
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些亲戚们知道自己的利益被触犯的时候,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告状,跟高太后哭诉王安石如何如何整治自己、针对自己。
高太后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现如今自己的儿子一心一意想要变法,不管王安石做了什么,他都会全力支持,故隐忍不发。
现如今,宋神宗驾崩了,真正掌权的是她,是宋哲宗的奶奶,那她要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难想到,那就是将变法的策略一一废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非常杰出的改革家,比如商鞅,比如张居正,比如王安石。
尽管最终他的变法在诸多反对的声音中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功绩,我们绝对不能够否认。
宋神宗接管过来的虽然是一个平静的江山,然而在这个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波涛汹涌,一个不留神,或许就能够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当时的国库早已是严重赤字,王安石的财政改革,让这个濒临破产的大宋江山起死回生;他的科举改革,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明智的,知人善用,这才是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而非用诗词歌赋等文字游戏能够取而代之的……
王安石的变法对宋哲宗时期贡献颇大,对后来的影响也着实不小。
宋哲宗即位之后,曾经支持王安石的一些官员,被称为&ldo;元丰党人&rdo;,比如章惇、蔡京;反对变法的人被称做&ldo;元祐党人&rdo;,比如苏轼。
&ldo;元丰党人&rdo;把自己看做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人,在宋哲宗身边装扮起&ldo;改革行家&rdo;的姿态,希望这个小皇帝能够继续让他们掌控朝政,而&ldo;元祐党人&rdo;则被他们一一迫害。
可是王安石提拔的官员,大都心术不正,企图打着&ldo;改革&rdo;的旗号来获得自己的政治利益,实属投机分子,而王安石的识人不清给了他们掌握大宋江山的机会。
更让北宋江山雪上加霜的是,这宋哲宗的寿命也不长,才24岁就归了西,继而上位的就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宋徽宗。
我们都知道,这皇帝换得越快,天下就越不稳定。
再加上在宋徽宗身边的都是高俅、蔡京等奸臣,他们以搜刮民脂民膏为乐,以奢侈享受为生活标准,祖宗留下来的七成财产都被他们挥霍了。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曾经有人说过,&ldo;靖康之耻&rdo;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王安石。
对于这种说法,现代人看来或许觉得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在南宋到晚清这段时间里,竟然有很多人都是愿意相信的,甚至因此而将王安石说成是猪狗之辈。
比如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描写了王安石辞官之后回家乡的一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