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干部下乡,没有这点,我们立不住脚。
三是仗打得好。
形势不利时,我们正确的退却(比如不打第一次锦州之战),该打时就苦打硬打。
四是“七?七决议”
后,东北局领导同志高度的共产主义的团结,这是有很大意义的。
这里林、罗以全力照顾地方,地方优先照顾军队,这就合拍了……
罗荣桓认为:
胜利原因是在东北局统一集中的领导下,贯彻了中央方针,完成了土改,进行了建设,创立了强大的军队,以这来解决历史上的争论与教育全党。
历史的争论,事实已做了结论。
形势问题,有所谓独占东北的口号。
这一口号存在侥幸心理,是对和平发生幻想,想靠红军保镖。
后来又有一战(决胜)的问题。
这还是和平幻想……
毛主席1948年12月的电报,具体解决了形势发展的问题。
但“七·七决议”
以后才贯彻了毛主席的方针。
从三年的战果来看,更证明了“七·七决议”
是正确的。
胜利时指出这一条很必要,这不是仅是为了回答过去的争论(这在事实上已做了结论),而特别重要的是教育了全党干部。
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回顾这段历史过程,应是认识与实践逐步统一的过程。
认识与实践脱节,主客观的脱节导致战略上的失误。
对这个失误,彭真有责任,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也有责任,而且责任可能更重些。
然而在“七·七决议”
以及1948年11月会议决议中,却以毛泽东的“一二?二八指示”
为线定是非,过多追究个人的责任。
这些是是非非,影响到东北干部的团结,甚至使得一些人结怨甚深,延续多年。
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说:彭真在东北的错误只有半年,当时有许多情况都不清楚,不能算路线错误,只能说是“路线性的错误”
。
1953年在财经会议上,他再次提起,说一波的错误与彭真在东北的错误不同,彭真的错误是“路线性”
的错误。
1985年编写《辽沈决战》一书时,双方重开论战,陈云和彭真各自组织人写了该书的“综述”
。
彭真认为他当年是执行中央的指示,并无大错。
两篇文章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说:这件事就不要再争了。
两篇文章都不发表,一起存档。
这段历史孰是孰非,自有后人去评说。
但要说高岗从那时就反对刘少奇,就有野心,甚至要夺权,显然根据不足。
反之,要说彭真等人那时反对林彪和高岗是“有先见之明”
,甚至以此说明林彪、高岗之“一贯反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