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这个月,朱瑱于繁华的东京城正式登基,揭开了新朝章的序幕。
他登基之后的首要之举,便是废除了旧有的“凤历”
年号,转而采用了充满新气象的“乾化三年”
(公元913年),寓意着天下即将迎来一番新的乾坤,万物更新,国运昌盛。
他颁布了一道诏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威严与慈悲,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流,缓缓流淌进每一个臣民的心田。
诏书开篇便掷地有声:“吾国赏罚分明,皆遵朝廷之法度;报恩伸冤,未尝欺瞒于天道。
若有人胆敢公然悖逆法制,虽一时侥幸逃脱,然天道轮回,终必严惩不贷,以正朝纲,归复至理。”
接着,诏书深情地回顾了太祖皇帝的丰功伟绩,那是一位开创霸业、威震四方的伟大君主。
太祖皇帝在建立皇朝之后,慧眼识珠,选择了这片风水宝地作为都城,以图千秋万代。
然而,对于留守重任,太祖始终心存忧虑,担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担当此大任。
于是,他精挑细选,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博王友文——这位文才武略兼备,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贤能之士。
博王友文被太祖皇帝赋予了重任,前往浚郊分忧解难,共同治理这片兴王之地。
他一心一意,忠诚无二,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他对士民广施恩惠,对家国贡献卓着,赢得了众人的敬仰和爱戴。
然而,世事无常,去年的一场变故,却将博王推向了风口浪尖。
那时,郢王友珪心怀叛逆,凶相毕露,企图对君王和亲人不利,妄图窃取皇权。
正值先皇病重,身体日渐衰弱,博王友文忧心如焚,秘密上奏章请求加强宫禁的戒备。
然而,事与愿违,先皇却将莱州刺史的职位授予了郢王友珪。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郢王的野心更加膨胀。
郢王友珪在看到宣命文书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大逆不道之事。
他竟敢在内殿放纵兵士作乱,又在东京翻云覆雨,企图一手遮天。
他伪造诏书,枉加刑戮于无辜之人,更是剥夺了博王友文的封爵并改换了姓名。
这一连串的恶行,让博王既遭受了冤屈又蒙受了耻辱,欺骗和诳骗达到了极点。
然而,天道昭昭,报应不爽。
幸亏上苍保佑、宗社降灵,使得朝廷内外能够同仇敌忾、共谋大计。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平定了内乱、剿灭了元凶。
这场胜利不仅为同天共国的耻辱雪恨,也避免了国家的讥讽和嘲笑。
朱瑱在诏书中表示,自己本来期望遁世隐居、远离纷争,怎敢窃取临人之位?然而,时势造英雄,他被迫接受推崇、于是继承了皇位。
现在冤愤已经在幽冥和阳间都得到了伸张、恩泽也应该惠及地下。
因此,他决定恢复博王友文的官爵,并命令有关部门选择吉日将他归葬。
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三月皇城之内,一场庄重的仪式正在酝酿之中。
丁未日,晨光初破晓,皇宫内已是一片肃穆。
朱瑱身着华贵的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上,面容庄严而凝重。
他缓缓开口,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
“朕,承蒙上天庇佑,近期得以手刃仇敌,报了家国之恨。
此后,又闻将相群臣之恳请,愿朕继承先祖之伟业,光复河山。
众卿之心,朕深知之,情深意重,屡推不却。
然朕受命于天,亦知责任重大,唯恐自己才疏学浅,难以担此重任。
如今,朕正欲于宗庙之中,行祭祀之礼,以表对神灵之敬畏。
故,若需撰写祭祀之文体辞章,务必恭敬神明,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不可有丝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