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嘿,朋友们!
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下足部那些神奇的表面标志,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旅程哦!
为了让定位更准确,1993年的时候,陈意麟教授创立了骨骼定位法。
在足部各区位的定位中,咱们是以足部骨骼为标准的。
不过呢,咱们的脚表面盖着肌肉、筋膜、皮肤这些“外套”
,让咱们没法直接看到骨头本身。
但别担心,足部表面的一些标志其实是由足部骨骼的形状和排列造就的。
比如说,在关节的地方常常有粗大的突起。
这是因为骨头的头和底比体要粗大,再加上周围的韧带等一起作用,骨体就显得比较细,那表面部位自然就呈沟陷状啦。
这些表面标志在咱们定位区位的时候可帮了大忙,能让咱们轻松确定区位的位置。
咱们先从足底侧开始瞧瞧。
足底看起来像个长圆形,外侧圆滚滚的,内侧却有点凹陷。
跟骨结节、第一和第五跖骨头,这三个可是脚的重要支撑点,就像三个坚强的小支柱。
咱们静静站着的时候,身体的重量负荷会从下肢经过踝关节传到脚的后部,着力在跟骨上。
然后呢,重力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分别朝着三个方向形成应力线传递。
往后会传到跟骨结节,往前内沿着内纵弓到达第一跖骨头,往前外沿着外纵弓跑到第五跖骨头。
有人测算过,体重的16会落在第五跖骨头这个支撑点上,13在第一跖骨头支撑点,而足足12会在跟骨结节支撑点上。
正是因为有这三个支撑点形成了一个稳稳的三角形支撑面,咱们单脚站立的时候才能站得稳稳当当,而且还能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不被压迫,它们可真是咱们足底的“保护神”
。
当咱们负重的时候,在重力这个大力士的作用下,第二、三跖骨会乖乖地下降,第一跖骨头会往内移动,第四、五跖骨头就往外移。
这时候,由第一至第五跖骨头组成的远端横弓就会变平,让5个跖骨头都能着地。
那些支撑的部位,因为长期负重,就像久经沙场的战士,皮肤会变得厚厚的,甚至会角化,还会长出胼胝,胶原纤维也会增厚。
丰富的血管让这些部位的皮肤表面呈现出浅红色,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红了脸。
这些部位组织结构的变化,就好像形成了一个软软的垫子,能够承受和缓冲全身的重量和压力,让局部不会受到伤害。
而其他不怎么着力的部位呢,皮肤就比较薄,也更敏感,皮肤表面颜色就比较白。
这和着力部位的浅红色一比,界限那叫一个清晰,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分明。
从第一到第五跖骨头负重着地的部位,又厚又硬,皮肤表面颜色发红的区域,从内到外横向连成一片,大概占了足底的前14。
解剖学上还没给这个区域起名字呢,我就把它叫做前垫。
五个跖骨头的连线是前凸状的弧线,所以前垫的后缘也是前凸状的。
前垫后缘的最前端大约在内外连线的中点,肾上腺区就在这儿,它的内后缘就是甲状腺区横段的地方。
竖着看,第二到五趾的前垫会一分为二,分界线就在第二到五跖趾关节的地方。
前半部是斜方肌区,后半部是肺区。
前垫外后缘和第四、五趾之间纵向交点的地方,正是心区(在左足)、肝区(在右足)的中心。
前垫内后缘的内端(甲状腺区)和后垫的内缘前端(膀胱区)连线的中点,就是横结肠区的定位点。
再看看跟骨结节下部的负重部位,有个形似椭圆形的、增厚较硬而且颜色发红的皮肤区域,我给它取名叫后垫。
这个地方的皮肤增厚了,在皮肤和跟骨之间还有弹性纤维组织的纵行间隔,把脂肪隔成了一个个密闭的小房间。
这些被弹性纤维组织包围着、充满脂肪的小房间,就像一个个小缓冲器。
负重加压的时候,小房间的形状会改变,但里面的东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