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个东兴城战斗,一个遭鄂伦春人攻袭,是巴彦游击队成立后两次最大的失利。
而比什么样的失利都更难承受的,是&ldo;北方会议&rdo;后的孤家寡人抗战路线。
之前可以白手起家,每次受挫都能迅速恢复生机。
照眼下这条道走下去,上上下下都明白,没多少指望了。
这时已是1933年1月上旬,春节将至,离汤原也不远了,大都是巴彦县人的官兵,纷纷要求回家,不得已只好西返巴彦。
待到巴彦县骆驼砬子山时,已经溃不成军,带不下去了。
&ldo;九一八&rdo;事变后,哈东最早兴起的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就这样消逝了。
未打死一个鬼子,先丢了党籍
赵尚志和张甲洲、吴福海等人来到哈尔滨,找到满洲省委。
省委召开几次会议,研究巴彦游击队失败的原因,认为赵尚志右倾,执行了地主富农路线,不讲少数民族政策,是游击队溃败的主要责任者。
省委决定,开除赵尚志的党籍,给予吴福海留党察看处分。
张甲洲已不被视为党员,也就谈不上处分了。
省委责令赵尚志检查错误,他不但拒绝了,还找省委领导申辩、理论,有时言辞很是激烈。
有人给省委写信,说他&ldo;对党的领导机关敌视谩骂以至脱离党的态度&rdo;。
1935年1月12日,在《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恢复赵&tis;&tis;(赵尚志‐‐笔者)同志党籍的决议》中,说&ldo;赵&tis;&tis;同志在领导张甲洲队伍中是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rdo;,&ldo;当时省委执行&lso;左&rso;的机会主义路线&rdo;。
&ldo;1&iddot;26&rdo;指示信(1933年1月26日王明代中央起草的写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
‐‐编者注)已经发表近两年了,省委已认识到自己&ldo;左&rdo;了,可赵尚志那顶&ldo;右&rdo;的帽子,是那么回事儿吗?
无论怎么回事儿,在赵尚志的眼里,真理都是简单的。
以&ldo;反日&rdo;为口号,到处是朋友,队伍受挫很快就能重整旗鼓。
而在省委领导人的眼里,真理同样是简单的,那就是中央决议是不容置疑的。
从赵尚志二十四岁的照片上看,那张娃娃脸上眉毛挺重,眼睛不大不小。
当年曾和他并肩战斗的抗联老人,都说他的眼睛特别亮,有人还说这辈子就没见过那么亮的眼睛,特别是生气、发怒时,剑刃般灼灼逼人。
还有,赵尚志的嗓音特别洪亮,而且能言善辩,理论一套一套的。
而包括笔者采访时还在愤怒地指责他的人,都说这人性子太直,脾气暴躁。
好不容易搞起来的队伍垮了,党籍也不明不白地没了。
就不难想象这个爱咬死理的脾气暴躁的直性子,当他的申述被置之不理时,因负伤而只剩下的一只右眼,那目光会怎样的灼灼逼人,那张不饶人的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这就是赵尚志,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几乎注定就是悲剧性的人物。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市(今属辽宁省)三区王伦沟乡喇嘛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