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交结,梁启超接到聘书之后立即萌动了应聘之心。
当然,除了梁氏与清华在感情上的瓜葛,还有另外一个插曲。
这便是,出于对国学的挚爱和对国学发扬光大的目的,此时梁启超正准备在天津筹办一个专门用来培养国学人才的&ldo;文化学院&rdo;,正在他苦其宏愿而总不得实现之际,清华国学研究院鸣锣开张且适时来聘,于是便有了梁启超放弃旧构,欣然前往的抉择。
王、梁二位大师应聘后,按当初胡适的提议,清华方面欲聘另一位名盖当世,为天下士子服膺的大师、外号&ldo;章疯子&rdo;的章太炎前来聚会,但自视甚高,目空天下士,且素与梁启超不睦的章氏,不愿与王、梁二人共事。
因为章氏在日本时,常和梁启超为&ldo;革新改良&rdo;还是&ldo;革命共和&rdo;等社会政治问题打过笔墨官司;另外,章太炎公开反对世间有甲骨文之说,他认为无论是社会上流传的还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奸商们鼓捣的假冒伪劣产品,信它就是替骗子张目的妄人,而王国维恰是以研究甲骨文并从中发现了殷商先公先王名号而闻名于世的。
鉴于这众多的瓜葛,章疯子得此礼聘,&ldo;疯&rdo;劲顿起,拒聘不就,当场把聘书摔到地上并踩了几脚,表示决绝之态度。
自此,章太炎失去了在清华园一试身手的机会,清华园失去了一位儒林宗师。
[38]
国学研究院既开,仅王、梁二位导师显然不足以应付各科学业,于是,清华教务长张彭春积极荐举与他同期留美,时年34岁,才华超群,号称&ldo;汉语言学之父&rdo;的哈佛博士赵元任前来任教。
曹校长闻知,欣然同意,立即发电聘请。
身为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吴宓,一看张彭春荐了自己的同学,也不失时机地向校长曹云祥强力推荐自己在哈佛读书时的同学、时正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攻读的史学奇才、37岁的陈寅恪前来清华担当导师之职。
经过吴宓的力荐与梁启超、王国维共同用力,曹校长在反复权衡之后,终于同意,并由吴宓电请陈寅恪归国就聘。
‐‐这就是当年令天下学界为之震动,被后世广为流传并影响深远的清华国学研究院&ldo;四大导师&rdo;。
清华校方为聘请&ldo;四大导师&rdo;任教,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是,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
在&ldo;四大&rdo;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怀揣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而王、梁、陈等三位,均无博士、硕士头衔,较为年轻的陈寅恪连个学士学位也未拿到。
梁启超的&ldo;文学博士&rdo;称号,则是他到清华国研究学院任教之后由美国耶鲁大学赠予的。
尽管头上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帽子,但三位却学贯中西,堪称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陈寅恪放洋十几载,于哈佛、柏林等美国、欧洲名校转过一遍,终未能揣一张博士文凭回来,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
[39]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子,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三人被誉为&ldo;哈佛三杰&rdo;,[40]风头强健,为同辈所瞩目。
而陈寅恪更是人中之龙,其学问之广博精深,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奇境,为学术界推崇备至。
至于清华园内新来的&ldo;四大教授&rdo;或&ldo;四大导师&rdo;称号最先由谁呼起,研究者已难考证,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回忆:&ldo;&lso;四大教授&rso;这个称呼,不是我们自诌的,这实在是张仲述找元任时信上如此说,第一次见面也是如此说。
而校长曹云祥开会时也是如此称呼的。
……其实正式名称是&lso;四位导师&rso;&rdo;[41]
紧随这&ldo;四大&rdo;之后进入国学院的另一位导师,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人类学和考古学之父的年轻&ldo;海龟&rdo;李济。
1896年6月2日生于湖北钟祥县的李济(字济之),4岁即入书房,从一个表叔开始念&ldo;盘古首出,天地初分&rdo;之类的古书。
1907年,李济随时为清朝内务府的小京官父亲进入北京两个著名中学之一‐‐南城的五城中学(北师大附中前身)读书,14岁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留美。
李济留美的这一年,与他同船离开上海浦江码头的一批官费、自费留学生与考察人员中,有后来成为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清华大学理学院长叶企孙、著名学者董时、张道宏、查良钊、刘叔和、诗人徐志摩,还有一个同船赴美筹备造反事宜的一代美男兼职业革命家汪兆铭(精卫)。
船抵旧金山,李济与诸友分手,同徐志摩等几人进入马萨诸塞州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就读。
李与徐同居一幢公寓,后同居一室,二人由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李主攻心理学,徐读财政、银行学专业。
一年之后,徐志摩转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0年暑期后转赴伦敦),李继续留在克拉克大学作为研究生攻读社会学,并于192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成为当时哈佛大学人类学研究院唯一的外国留学生,同时也是哈佛创建以来这个专业中最早到校的唯一的研究生。
哈佛三年,李济随具有国际威望的人类学大师虎藤(eahooton)、罗兰?b?狄克森(rolandbdixon)等教授,&ldo;利用民族学的一个观点,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所指的中国与夷狄的说法,把中国的历史材料作一种分析&rdo;,进一步弄清整个中国民族是怎么形成和移动的,&ldo;这个最突出的现象&rdo;。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