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张俭案的影响之所以会如此广泛而深远,原因是张俭不仅破坏侯览的财产,而且还杀了侯览的家人,情节比滕延案还要严重。
《后汉书•党锢列传》只是简单地提及&ldo;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母&rdo;,而《后汉纪•桓帝纪》对此案的记载比较详细,情节大致如下:
张俭在街道上遇到侯览的母亲一行,对方不肯让路。
张俭大怒,带人将侯览的母亲及其家眷、仆役百余口人当场杀死,又捣毁了侯览在山阳郡防东县的房舍,随后只身潜逃。
汉桓帝闻报后便下达诏书,传唤张俭到廷尉府接受调查。
但此时张俭已经逃走,还有很多对朝廷不满的官员和百姓暗中保护,官府根本抓不到。
在庇护张俭的人中,最年轻、也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时年16虚岁的孔融。
后来,张俭在孔融等人的帮助下,翻越长城,投奔鲜卑人去了。
如果张俭案的真相确如《后汉纪》所说,那么党锢案的来龙去脉就容易解释了。
本来,如果张俭像滕延一样去廷尉接受质询,那么他罪止一身,甚至可能会像滕延那样被赦免,而绝不会引发党锢大案,株连他人。
但是他一逃,事情便说不清楚了。
汉桓帝的为人向来始乱终弃,就连徐璜、具瑗、左悺等老资格的宦官都难以避祸,侯览也曾受过严惩,不可能被特别袒护。
汉桓帝所担心或气愤的,肯定不是张俭擅杀侯览的家人,而是张俭逃走后一直不能被抓住,最后居然还让这个通缉犯长驱上千里,渡过黄河,穿过众多城镇和要塞,翻越长城去投奔敌国。
无疑,这反映了地方当局和民间团体是多么激烈地反对东汉政权,乃至于整个帝国制度。
因此,桓帝才感到有必要发动一场旨在清理官僚队伍的政治运动,而这次运动的名字就叫&ldo;党锢&rdo;,意思是&ldo;禁止结党营私的人当官&rdo;。
同时,他命令逮捕所有曾经窝藏过张俭的人员,并将其中许多人处死,但孔融却得到了赦免。
身为宦官,侯览很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
公元166年秋季,他指使张成的弟子牢修(《后汉纪》作&ldo;牢顺&rdo;)上书,说李膺、杜密等官员与太学生结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
桓帝见了,果然不喜。
侯览又指使同乡朱并上书,说张俭与山阳郡的刘表等24人相互吹捧,结为所谓的&ldo;八俊&rdo;、&ldo;八顾&rdo;、&ldo;八及&rdo;等团社,还刻石立碑。
桓帝闻报大怒,下诏逮捕这24人,但只抓到少数几名,刘表等人都失踪了。
经调查,发现刘表是长乐卫尉王暢的同乡兼学生,王暢又是太尉陈蕃的故吏,事情于是越闹越大。
确实,王暢与刘表的关系一向密切,后来刘表担任荆州牧时,王暢的孙子、&ldo;建安七子&rdo;之一王粲不远千里,从长安前去投奔他,自有其道理。
公元166年底,汉桓帝下诏,命令逮捕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等数百名党人,以&ldo;钩党罪&rdo;关入监狱。
许多党人像张俭一样逃走,朝廷悬赏重金捉拿,但最终还是没能全部抓住。
汉桓帝委托中常侍王甫与三公会审李膺、杜密等被捕的党人,最终的审问记录需要王甫和三公的联合签字,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当时与王甫会审党人的三公究竟是谁,竟然也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