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时间多数群众躲入山间。
但丹巴县有一个上过天主教会办的小学、懂汉语并且经过商的30岁的藏族汉子麻孜?阿布,对这支新来的军队感到好奇,不但不躲藏,反而主动前往懋功探听虚实。
麻孜?阿布遇到&ldo;红汉人&rdo;的队伍后,亲眼目睹了他们保护寺院和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的行动,很受感动,便自告奋勇给红军当翻译和向导。
他还招呼十余名青年随同自己下山,从附近找来木料,搭建桥梁方便红军通行。
红军进入丹巴县城后,他又发挥自己熟悉当地情况的特长,帮助安排红军的食宿。
红军首长根据其原名&ldo;麻孜&rdo;的谐音,给他起了个汉族名字&ldo;马骏&rdo;,其意为藏族人民的骄傲。
马骏的父亲在丹巴藏区是个小头人,为人开明,一向不满四川国民党军阀的敲诈勒索,得知儿子的行动后表示赞成,自己也出面拥护红军,帮助筹集了十多万斤粮食。
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占领丹巴县后建立苏维埃政权,还让他担任县政府副主席。
马骏一家在当地颇有影响,他们父子出面号召,很快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其他一些乡里也建立了少数民族武装。
红军随即派来政工干部,收编了这些队伍。
据当时驻丹巴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副军长罗南辉给红军总部的《关于敌情及部队情况的报告》记载:&ldo;丹巴县及区均已建立了番族人民革命政权,共分七个区,群众很好。
武装除独立团外,各区有二十个、三十个不等的游击队……番民独立团现成立了三个营,约八百人,有枪二百余枝,每连我们都派有军队干部去领导。
&rdo;
11月间,红五军在丹巴县建立起各级红色政权和乡级游击武装后,又帮助组建起&ldo;丹巴番民独立团&rdo;,由马骏担任团长,下属800人,成员绝大多数为藏族。
独立团一经成立,便开始清剿地方反动武装,修复被反动势力破坏的桥梁,积极维护地方治安,为在川西作战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提供后勤支援。
当时红军动员藏民参军的口号主要是&ldo;番汉一家&rdo;,要群众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四川军阀侵害,因此调动起了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积极性。
这些藏胞多不通汉语,对共产党的理论不能完全理解,却出于自发的反抗本能,踊跃地跟随红军投身于反抗四川军阀的战斗。
红军干部穿上藏装
红四方面军南下在百丈关作战受挫后,不得不西撤,以丹巴等地作为主要战略立脚点。
由于这里藏族群众参军比较踊跃,民间又藏有大量武器弹药,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将丹巴番民独立团及各区乡游击队合编,扩建为丹巴藏民独立师。
藏族出身的马骏被任命为师长,红军派去的李中权任政委,金世柏任副师长,原属一、四方面军的100多名干部到该师担任团政委、副团长、指导员等领导职务。
为便于工作,他们也换下红军的军装,改穿藏族服装。
这个师开始只有1000余人,在红军离开藏区前发展到三个团,共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