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乾隆一朝,当时人固以为盛世,嘉、道时人亦尝缅怀。
自叹身处衰世的龚自珍未能免俗,曾作诗咏怀:
&ldo;寥落吾徒可奈何,青山青史两蹉跎。
乾隆朝士不相识,无故飞扬入梦多&rdo;;
乾隆朝不啻是自珍梦中的盛世。
然自後世史家看来,乾隆一朝,盛则盛矣,而其衰败之迹实不可掩。
钱穆总结出四条原因,以此解释乾隆中叶以後为什么会转入衰运,略谓:
&ldo;帝王精神一代不如一代&rdo;
高宗好大喜功,不如胤禛之励精图治;而胤禛刻薄,又逊于玄烨之宽仁。
乾隆朝之所以後来居上允称盛世者,不过因国库之富远迈前代而已。
康熙末,户部库存八百馀万两;雍正末,增长到二千四百馀万;而乾隆末,则增至七千馀万。
此论清帝之才能品性,一蟹不如一蟹,自是实情;然窃谓此条须补充说明,方称圆足。
假设‐‐历史固无庸假设,为求说理明白,故不得不如此‐‐高宗之精力至老不衰,高宗之勤政至死方休,高宗之宽仁克绍其祖,则乾隆一朝当继承并发扬康、雍两代的规模,渐臻于政治清明、财务健康、国防稳固、文化发达的太平盛世。
此一假设,并非基于过度强调重要人物的&ldo;英雄史观&rdo;,而是建立在具体史实上的审慎判断。
康熙一朝,撤藩,取台湾,治黄河,绥服蒙古、西藏,尊道学,重艺术,兴文教,文治武功,大有可观,清代盛世之意识形态与国防建设的基础,即奠定于此一期间。
雍正一朝,有鉴于康熙晚期为政过于宽厚以致朋党大兴、贪风大炽的教训,乃汲汲于综核名实,刷新政治。
&ldo;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胤禛者&rdo;,而始终如一,久且不衰。
其所措施,对接踵而来之盛世最具意义者,则有二事:一为并地丁、停编审,一为定火耗、加养廉。
前者确保中央财政收入不致因地方官的蒙混而受到损失,後者将地方官吏的灰色收入集中起来加以管理,提高全体官吏的俸禄水平,同时减轻了民众的杂费负担。
因此,雍正中期以後,在最低限度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国家财政增收幅度加巨,从而为乾隆朝的&ldo;财政奇迹&rdo;奠定坚实基础。
爱新觉罗弘历何幸,天赐如此佳祖、父,留下一幅大好江山,供他着锦添花,居然坐享盛世,号为令主?然若以前文假设之盛世作为评判标准,则知吾人今日所见之乾隆盛世,实在是名不副实。
若是真正的盛世,怎么会出现这些情形:广泛的官僚腐败,全体的士风颓丧,巨大的财政亏空,遍地的民众暴乱?这个疑问,似非简简单单一句&ldo;帝王精神,一代不如一代&rdo;所能回答。
郑鹤声尝论高宗之&ldo;治事精神&rdo;,谓:
&ldo;高宗英武睿明,善承绪业,继康、雍二朝之馀烈,国内太平,乾隆六十年中,武功文治,并臻极盛。
凡其所为,皆为开创而兼守成之事业,故高宗功业虽为康、雍以来休养生息之结果,实亦由于自身之励精图治、发扬光大之力也&rdo;;
这是後人的揄扬,高宗自己亦对之无愧。
他奉&ldo;为政之道莫先于勤&rdo;为座右铭,律己律人,尝屡责群臣贪睡晚起,贻误公事:
&ldo;凡朕御门听政,辨色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