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rdo;没什么。
&ldo;绍发揉揉眼坐了起来,再也忍不住,便将&rdo;蒋委员长就是三发子&ldo;的怀疑说了出来。
原来绍发为人老实,他夏天进城在许昌县大堂里看见了蒋介石的照像之后,一直没有把这件事眼家里说,虽然他妻子都知道在他们家庭里,四十多年之前曾经有过一幕家破人亡的惨剧。
于是绍发同妻子商量,找人写两封信,一封要他在洛阳当警察的大儿子回来,一封呢?他想写给&rdo;蒋委员长&ldo;。
而就在蒋&rdo;五十大庆&ldo;那一年,他的一个哥哥郑绍发想见他可办不到;另外一个哥哥蒋锡侯,可再也不想见到那同父异母的弟弟,死了。
正是:岂是同根生?何必去打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回 郑老大函询无回讯 侍卫官出现有下文
且说绍发阖家,为这件事紧张着,他大儿子因为是个警察,懂得的事情也比较多,一听他爸爸是&rdo;蒋委员长&ldo;的大哥,可就慌了:&rdo;爹,这可不能拿脑袋来开玩笑的,蒋委员长是当今皇上,明明是姓蒋,如今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来,说他本姓郑,你想这怎么行?不管委员长是不是咱们家三爷,但你要他也跟着姓郑,你说他把脸孔往哪里放?&ldo;绍发的妻子附和:&rdo;是呀,宁可穷一点,可不要去惹这些亲戚,再说咱们也没有见过面。
&ldo;绍发坚持道:&rdo;你们想想,哪有这样凑巧的?他姓蒋,姓就可疑,他是浙江奉化人,籍贯又可疑,同俺面貌相象,同三发子的年龄相同,生日相同,你们说,他不是俺三弟又是谁呢?写封信何问他,并不是要他返姓归宗,俺只要问问俺妈的生死存亡,还得告诉他,咱们庄稼汉很苦,跟他六岁那年逃荒时光差不多,他做了当今皇上,也得……&ldo;
&rdo;你趁早别写信了!
&ldo;绍发大儿子蹦起来说:&rdo;你是问他国家大事哩!
他以为是哪一个穷汉想出个穷主意,跟他诉苦要他给钱……&ldo;绍发让步道:&rdo;好好,那就不提这个。
&ldo;但坚决要写信去问,郑重其事找着三家村老学究,关起房门足足写了一个上午,这才把信发出。
信皮上写的分明:&rdo;南京国民政府转交蒋委员长。
许昌河街郑绍发寄‐‐双挂号。
&ldo;那张收条郑绍发保存得很好。
可是三四个月一晃就过去了,老是没有回信。
绍发由盼望而失望,由失望而担忧,由担忧而松懈,由松懈而淡忘,他再也不提起那回事了,虽然他并没有忘却。
有一次绍发从漯河贩麦子回家,听到人们在纷纷议论,说前几天有一个蒋委员长的马弁(其实是侍卫宫)到河街前庄找郑绍发,可是前庄就没有&rdo;郑绍发&ldo;这个人,后庄呢?姓郑的很多且不说,郑绍发的名字大家很生疏,人们都管他叫&rdo;郑老大&ldo;,于是那个侍卫官找不到郑绍发其人,也就离开复命去了。
绍发一听也就无心追问,把麦子往家里一放,连夜赶到许昌打听,还是到那家小饭铺里去打尖。
那掌柜的果然告诉他蒋介石曾经在前几天到过许昌,那个小地方为这个人的来临,街头巷尾都在当作谈话的资料,什么他坐的火车上有冷水热水啦,他吃的又是什么东西啦,县太爷去迎接他连头都不敢抬啦,等等。
绍发软了半截,又悔又气又惊喜,因为他至少证实了一件事:那个&rdo;蒋委员长&ldo;看来的的确确是他的弟弟三发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绍发自从在那年同三发子失之交臂,没有晤面以后,直到一九四一年(民三十年)实在熬不住了,水、旱、蝗、汤使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他只剩下一个弟弟可以投奔,虽然这个弟弟是&rdo;当今皇上&ldo;,绍发去找他得担点风险,可是他也顾不得了。
关于绍发在抗战期间上重庆找蒋介石的那一段故事,当时有着不同的传说。
有的说,绍发是凭了一张&rdo;阂家欢&ldo;(全家照片)去找三发子的,乡人拿照像当作一件大事,对照片的宝贵收藏是很可能的。
然而别忘记那张&rdo;阂家欢&ldo;该摄于全家大逃荒之前,按照情理来说,这张相片在逃亡时应该由绍发的父亲或母亲保管。
就是由绍发保管,但他历经苦难,这帧照片不大可能保存得住,何况几十年之后,这张照片也该褪色模糊不清了,因此绍发凭&rdo;阖家欢&ldo;去找三发子之说,事实上不大可能。
另有一说是:据说蒋在对阎(锡山)冯(玉祥)作战时,蒋到河甫,曾在许昌河街镇找到他的老家。
那时他的大哥已死,只会到他的二哥,两人还合照了一张照片。
他(指蒋)说他因为地位的关系,&rdo;归宗复姓&ldo;实在没有办法,给他二哥留下一笔钱。
并对他说:以后如果有困难,可以拿照片去找他,但只可以说是朋友,决不能说是兄弟。
他二哥是个老实的乡下人,一直遵守诺言,从来没有到南京找过他。
这个传说比较接近,或系绍发写信以后,由那个三家村学究传出风声,附会而成。
但事实上是有出入的,因为绍发并没有会到他的弟弟,而他去重庆的时候,唯一的凭据是他欢个&rdo;人&ldo;,还有一张寄双挂号信的收据。
基于这个传说,当时还流传蒋介石曾亲自烧掉那张照片云云,这个戏剧化的镜头是很&rdo;辣&ldo;的,因为它尖锐地衬托了三发子的个性,说明了人们对于他是如何愤愤不平。
传说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事实:绍发的确去我过他的胞弟;同时在各种传说中都没有写出绍发的名字。
使绍发冒险去找三发子的动机是生活,在&rdo;水、旱、蝗,汤&ldo;的灾难中无法挣扎,他活不下去了,水、旱、蝗容易了解,水是水灾,旱是旱灾,蝗是蝗灾,但&rdo;汤&ldo;是什么灾呢?说来可笑,原来指的是蒋介石手下一员大将&rdo;汤恩伯&ldo;,当时汤的部队在河南驻扎,竟使河南人民大声疾呼惨痛的口号,&rdo;宁愿日本兵烧杀,不让汤恩伯驻扎!
&ldo;‐‐在天灾人祸煎熬之中,绍发便在一九四一年夏天自像入川,投奔他的弟弟三发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