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人类精神文明的延续,在言语文字之外,应该首推绘画。
上古之世,文字尚未形成之先,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中,凡欲表达意识,传播想象之时,唯有借画图作为表示。
中国文化之先的八卦、符箓,与埃及的符咒,印度的梵文等,推源其始,都是先民图画想象之先河。
降及后世,民智日繁,言语、文字、图画、雕刻、塑像,各自分为系统。
而绘画内容,亦渐繁多;人物、翎毛、花卉、山水、木石,由平面的线条画,进而至于立体。
抽象与写实并陈,神韵与物象间列。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情态综罗错杂,不一而足。
但自穷源溯本而观,举凡人类所有之言语、文字、图画等等,统为后天情识之产品。
形而上者,原为一片空白,了无一物一事可以踪迹。
故禅门不取言语文字而直指。
孔子以&ldo;绘事后素&rdo;为向上全提,良有以也。
由图案绘画而至于描写人物、神像,在中国画史而言,据实可徵,首推汉代武梁词石刻。
过此以往,史料未经发现,大抵不敢随便确定始作俑者,起于何代何人。
自汉历魏、晋、南北朝、唐、宋以还,佛教文化东来,佛像绘画与人物素描,即形成一新的纪元,如众所周知的云冈石窟、敦煌壁画,以及流传的顾恺之的《维摩居士图》,吴道子的观音菩萨等,形神俱妙,但始终不离人位而导介众生的神识想象,升华于天上人间。
然自隋唐初期,随佛教东来之后,由中北印度传入西藏之密教佛像,神精笔工,形式繁多,颇与当时敦煌壁画相类似。
唯大行于边睡,中原帝廷内苑供奉,亦少所概见。
迨元朝以后,方见流行。
明、清以来,民间稍有流传而亦不普遍。
在绘事而言,西藏的佛画、雕塑,均与内地隋唐以前,同一法则。
所有佛与菩萨之造形,大多都是细腰婀娜,身带珠光宝气,如佛经所谓&ldo;璎珞庄严&rdo;者也。
宋元以后,凡内地之佛偈,大体皆喜大肚粗腰,满顸臃肚,肌体以外,最好以不带身外之物为洒脱。
由此可见,隋唐以来之佛像,无论绘画雕塑,多具有佛经内典的宗教气氛,以及浓厚的印度文化色彩。
宋元以后,画像与雕塑,亦受禅宗之影响,具有农业社会的朴素,人位文化的平实。
从此大概而言,要当如是。
晚清以来,文明丕变,西藏密宗忽又普及内地。
而中国与流传日本的显密各宗,彼此互相融会。
旧学、新说之外,连带久秘边睡之藏密佛像、图画、雕塑,无论为单身、双身或坛城(曼茶罗),已非昔日铜闭作风,大部公开流传。
抗战时期,成都四川省立图书馆,曾经举办一次西藏密宗佛像原件的大展览,洋洋大观,见所未见。
及今思之,当时这批博大文物,想已烟消云散,不知是否尚在人间,颇为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