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82章

关于见地方面,可参考所发的讲义‐‐华严经的合论。

为什么讲华严经采用李长者的合论?以华严经来讲,有关它本宗的见地、修证、行愿共有四个著作:华严经、唐代清凉国师华严疏钞,以及后世佛果禅师华严经五十三参赞词,加上华严经的合论,这是华严宗四部最伟大的著作。

李长者,法名李通玄,本名不知,可能是晚唐时代某一位皇帝的世子,把本名去掉不讲。

他在极富贵的家庭里,受极高的教育,然后决心去修道。

到了深山,有一只老虎出来,要是我们早就吓死了,他却不怕,对老虎说:你来接我是不是?如果是,就趴下来给我骑。

老虎果真乖乖地趴下来让他骑上去,然后把他背到深山一个洞里,他就在这个洞里住了下来写合论。

到了晚上,天女送食,给他点上灯,他昼夜就写这部书。

他把书写好之后,天女的任务也完了,也不来了,他也下山去了,这就是华严经合论的来源。

此后,各宗各派各种见地上的理论,都引用了合论的话。

除了以华严经为主外,他也介绍了大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楞伽经、涅槃经以及小乘的戒律等等,每一本经的要点,他都整个作了一个批判。

过去的中国佛学名词叫&ldo;分科判教&rdo;,他对佛学整个系统,作了一个批判。

这种批判,在李长者之前,有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分科判教,以及唐代澄观国师的分科判教。

所谓分科,就是做科学化的整理,把佛法加以归类。

判教就是加以客观的选择与评论。

现在日本很多学者所讲的佛学观点,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过是将天台、华严宗的分科判教,加以现代化,并加一点考证而已,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学者。

佛法到了中国,发展到了晚唐,有李长者这样伟大的人物,他们对佛依然非常恭敬,但是做学问又非常客观,批判就是批判,归类就是归类,毫不客气。

合论中有一句话:无边刹境,自它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

这是李长者的名言。

他说证道的人,没有空间的阻碍。

刹就是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东方琉璃世界是药师如来的刹土。

刹有时是代表佛的境界,有时代表国土。

&ldo;自&rdo;,是我们自己;&ldo;他&rdo;,是药师如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诸佛等,都是&ldo;他&rdo;。

有没有另外一个佛世界的存在呢?有,还是在你自己这里。

自他不隔,无碍。

也就是说:根据佛学,他提出了一个观念,空间是相对的,但空间是没有阻碍,没有方位、无大小、无来去的。

这些道理都是见地。

肇法师讲过一句话:&ldo;今至越者,尤昔至也。

&rdo;就是讲时空的没有阻碍。

但是,我们打坐学佛修道,对于时间、空间观念,并没有搞清楚。

为什么我们打坐没有进步,就是执著在时、空的观念里,有人执著在子午卯酉时辰,有人打坐一定要对着东方。

听说有人在美国教学生,早晨起来爬到树上,对着东方太阳打坐,这都是见地不通。

还有人坐着时,认为没有面对着佛像打坐不对。

这些观念的执著,都要拿掉,须知: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时间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所以每一本佛经都是这样写,一时,佛在哪里、哪里……这有两种道理,一是印度人的习惯,不喜欢有数字及时间观念。

印度一讲起数字,就是八万四千,所以,佛经上的八万四千特别多,是形容数目的多,这是拿学理来看佛学。

相邻小说
皇叔且息怒  许你星河万里[娱乐圈]  朕甚惶恐  极度心跳[无限]  如何远离黑化偏执狂[重生]  孟子旁通  白月光系统[快穿]  全世界我只喜欢你  [修真]少爷悠着点  完美恋人,首席已过期  善男信女  缚宠  撩了禁欲系男神之后  唯识与中观  帝王教育系统[快穿]  修蓝  历史的经验  穿进漫画后我拯救了男主  消夏  他为何总在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