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再见吧,可诅咒而又值得留恋的重庆!
--------
1黄裳:《关于郭老的两件事》,《战地增刊》1979年第6期。
2《天地玄黄重庆值得留恋》
郭沫若传--第十六章迎接新中国的曙光
第十六章迎接新中国的曙光
四十六
适从山里来,上海今依旧。
喧嚣声振耳,内战复何有?
可怜满街人,茫如丧家狗。
1
--------
1见1946年5月14日《文汇报》。
郭沫若全家抵沪后的第六天,即一九四六年五月十三日,田寿昌在三和楼设宴为之洗尘,沫若即席赋诗一首,抒发了新到上海的观感。
上海诚然是个&ldo;海&rdo;,茫茫一片,一切好象都无头绪、都无轨道,唯其如此,遇事更需要冷静思考。
日前他曾给《消息半周刊》题词,云:&ldo;保持冷静的头脑,辨别事实的真相,真理所在,以全生命趋附之。
&rdo;这也正是沫若的座右铭。
一家六口初到上海,住房成了大问题。
他们先借住在徐家汇附近的一个友人家里。
一天上午,于立群对来访的女友说:&ldo;今天下午或明天早晨就要搬家了,&rdo;她指指她们所在的屋子,&ldo;这是朋友的房子。
马上要搬去的还是朋友的房子,在施高塔路口,交通更不方便。
&rdo;朋友感叹道:&ldo;没有条子而想得到房子,怕很困难,而郭先生又哪里来条子呢?&rdo;&ldo;不,&rdo;立群苦笑着说:&ldo;我们有,我们有的是骨头条子。
&rdo;1的确,多年来沫若经济拮据,哪有黄金、美钞购买房屋。
十余天后,他们搬到了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口狄思威路七一九号(今溧阳路一二六九号)居住。
这是一幢两层楼的旧式花园洋房,底层用作会客室,卧室和工作室则在楼上。
正如天官府是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聚会的中心一样,狄思威路也很快成为上海的天官府。
新成立的群益出版社上海分社,就在附近施高塔路恒丰里七七号,由冯乃超在负责经营。
沫若也常到这里与来访者晤谈,有时还一同在门口的招牌下摄影留念。
--------
1《郭沫若夫人的烦恼》,1946年5月12日《文汇报》。
奇怪的是,刚到上海不久,外间就在传说郭沫若即将东渡日本。
不知是什么人在放风,沫若觉得十分诧异,他对《文汇报》记者说,这种消息纯属无稽之谈。
此番来上海,要做的事很多,跑到日本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