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ldo;可惜我一点也听不到,真遗憾。
&rdo;沫若真有点扫兴,大概心境不好也会影响他的听觉,何况他患有重听症。
1
--------
1据范令棣:《回忆郭沫若伯伯和于立群同志》,《艺丛》1982年第1期。
沫若真的&ldo;独酌无相亲&rdo;吗?不,相亲就在眼前。
当周恩来知道了他不去办公,便在第三天晚上请他到家里吃饭,三厅的另外几位负责人亦应邀作陪。
席间,恩来循循诱导,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三厅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如果能够把宣传、慰劳、教育紧紧打成一片,至少可以抵消顽固派一部分的颠倒黑白和投降阴谋。
谈到部里的人事更动时,沫若憋不住再次表示不愿在贺衷寒下边受气。
恩来浓眉紧锁,如炬的目光盯着他,略带怒色地诘问了一句:&ldo;那么怎么办呢?&rdo;看他低头不语,便又补充道:&ldo;为了革命的利益,一切都须得忍受!我们受的委屈,比这大得多呢!&rdo;沫若感到了恩来这番话的份量,他第一次看见恩来在自己面前发火,知道确实是自己错了,从此打消了怠工、辞职的念头。
对于党组织的关怀、同志们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戴,沫若既感激又不安,特别是中共中央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作出决定:以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文化界的领袖,并由全国各地党组织向党内外传达,以奠定郭沫若的文化界领袖的地位。
1从郭沫若自身来说,他实在愧不敢当,但又不能辜负党的殷切期望。
三厅的工作义不容辞,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更有责任为&ldo;统一文艺战线,巩固精神国防&rdo;2贡献力量。
--------
1吴奚如:《郭沫若同志和党的关系》,《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2期。
2郭沫若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题词,见1938年3月27日《新华日报》。
暑期,郭沫若与田寿昌主办&ldo;战时歌剧演员讲习班&rdo;,亲自担任班主任,吸收了楚剧、汉剧、京剧、评剧、绍剧和杂耍等各种艺人七百余名参加学习,向他们宣讲时事问题和抗战意义,灌输新的戏剧艺术知识,改造他们的旧习惯。
他在开学典礼上所作的振奋人心的讲话,后经寿昌整理,成为讲习班班歌的歌词,由冼星海谱曲并教唱。
两个多月以后在结业典礼上,当沫若听着学员们感情充沛地齐声唱着这支歌:
同志们,别忘了!
我们第一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第二是戏剧界的同行。
抗战使我们打成了一片,
抗战使我们团聚在一堂。
要救亡必先自救,
要强国必先自强,
戏剧的盛衰,关系着民族的兴亡!
我们要把舞台当作炮台,
要把剧场当作战场。
听着听着,他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他给每个学员都发了由李可染绘制、自己亲笔签名的毕业证书,旋即又以三厅的名义,将他们组成流动宣传队,报请政治部签发护照、补助旅费,全部撤到湘、鄂边境和云、贵、川地区,去实践他们&ldo;为民族张正气,与抗战共始终&rdo;的誓言。
1
--------
1阳翰笙:《第三厅‐‐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四)》,《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3期;龚啸岚:《&ldo;永远为自由而歌唱&rdo;》、《从昙华林到紫光阁》,分别见《武汉文艺》1978年第5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
在此前后,沫若还写了不少文艺论文,诸如《文艺与宣传》、《抗战以来文艺的展望》、《持久抗战中纪念鲁迅》、《文化人当前的急务》,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团结和统一,勇于到乡村去,尤其是到沦陷区去开展工作。
当时文艺界的聚会不多,由沫若主持的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会打破了数月来的寂寞,周恩来、博古、田寿昌、胡愈之等人都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演说。
处于十万火急的武汉举行这样的大会,自有其特殊意义,正如沫若在讲话中所说:
鲁迅精神,是无论如何不妥协、不屈服,对恶势力抗争到底,直到他生前最后的一天,还不曾磨灭和减低意志,这是鲁迅伟大的要素,亦是他在学问上、文学上,有所建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