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沫若对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鼓文的考释都有所建树,大大有助于他对历史的研究,同时也为文艺创作准备了条件。
他是喜欢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在流亡日本期间,孔丘、孟轲、老聃、庄周、秦始皇、楚霸王、贾谊、司马迁等,都曾先后成为他笔下的人物。
一九三六年六月,他将自己的历史小说结集为《豕蹄》,当时正在提倡汉语拼音文字,朋友们替他加上了插画的同时,每篇后面还特地附上了新文字的译文。
&ldo;豕蹄&rdo;者,猪蹄也,沫若于序中有言:&ldo;这个名目我觉得再合口胃也没有,而且是象征着这些作品的性质的。
这些只是皮包骨头的东西,只要火候十足,倒也不失为很平民的家常菜。
&rdo;
创作历史小说毕竟不同于历史研究,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这时候他在史学家搁笔的地方,往往需要借助想象以发展历史的精神。
孔子是&ldo;道贯中西&rdo;的大圣人,然而在郭沫若的眼中他也还是人,而绝不是神。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孔子困于陈蔡的故事,通过沫若的大脑,竟幻化为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的历史小品《孔夫子吃饭》,一个&ldo;巧伪人&rdo;的形象跃然纸上:孔子等人困饿了七天,是颜回解围并得到了馈赠,拿着米回来煮粥给大家吃,孔子心里着实佩服他,可是嘴上却说:&ldo;我不是早就说过吗?我是有老天爷看承的呀。
&rdo;大家担心锅里的粥不够吃,孔子亦不免忧虑,他看到颜回先掏了两指头饭送进嘴里,便觉得伤了自己作为领袖的尊严。
后来弄清楚这是误会,他把自己的疑心告诉了大家,于是又得到了安慰:&ldo;我的领袖的尊严,并没有受伤。
&rdo;
《荀子》有句云:&ldo;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疆也。
&rdo;这句话经过沫若巧妙的艺术加工,居然被敷陈为情节生动的又一历史小品《孟夫子出妻》,惟妙惟肖地揭示了圣人之徒为圣贤和女色不可得兼而矛盾的心理:一会儿想舍老婆而取圣贤,一会儿又决定与其远师孔子不如近法夫人。
《孔夫子吃饭》和《孟夫子出妻》中的孔孟都是&ldo;巧伪人&rdo;,沫若自信并没有故意要把他们漫画化或者胡乱地在他们脸上涂些白粉,而是在事前已经尽了相当的检查和推理的能事以力求绘出其真容。
在他看来,&ldo;任意污蔑古人比任意污蔑今人还要不负责任。
古人是不能说话的了。
对于封着口的人之信口雌黄,我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rdo;1但对已被歪曲了的历史人物,作者的笔则是要采取反叛的途径的。
孔孟有虚伪的一面这原是客观事实,而沫若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和盘托出这一面,那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都在鼓吹尊孔,妄图借历史的幽灵以掩饰他们的丑恶面目,用&ldo;大成至圣先师&rdo;的香火以迷惑大众的心窍。
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情地刨了这些坏种的祖坟,的确可以收到讽谕的效果。
栖身了无风处的沫若,尽管不能亲历祖国境内斗争的风浪,但他也还是感觉到了浪头迎面扑来,他不愿坐视,迫切需要参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写小说、做文章都能配合。
遗憾的是自己时时痛感对于国情的隔膜,无法从祖国人民活生生的生活中采撷资料进行创作。
近来不是有人责备他&ldo;石女化&rdo;了吗?他不想辩解,对他说来要紧的是行动。
他一天都闲不住,就连胸部生了碗口大的痈,医生说有生命之虞,他也还要坚持读书、看报和作文。
疼痛难忍的创口,使他产生一个执拗的念头:&ldo;我们中国人的白血球大约已经变得来只晓得吃自己的赤血球,不会再抵抗外来的细菌了。
&rdo;2他多么渴望返回祖国,直接参加火热的斗争生活。
--------
1《从典型说起》,1936年10月《质文》第2卷第1期。
2《归去来&iddot;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