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人不能死而复生,鲁迅是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新文艺可不能让它和鲁迅一同逝去,沫若深深地感到鲁迅遗留下来的责任的重大,怎么办呢?好在&ldo;鲁迅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榜样&rdo;,他想:&ldo;拿着剑倒在战场上吧!以这样的态度努力工作下去,怕才是纪念鲁迅的最好的道路。
&rdo;2
二十四
自从流亡日本以来,郭沫若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历史的研究,秦、汉以前的材料差不多已经被他彻底剿翻了,考古学上的、文献学上的、文字学、音韵学、因明学,只要是他所能涉猎的畛域,他都作了尽可能的勘探和耕耘,其成果是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署名郭鼎堂的文章和专著。
&ldo;鼎堂&rdo;,沫若此次来日后新取的别号,从一九三一年发表《毛公鼎之年代》起正式公开署用,现在几乎代替了他的本名。
由于他在甲骨文研究上的卓越贡献,人们已将郭鼎堂与著名古文字学家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董彦堂(作宾)合称&ldo;四堂&rdo;。
说起&ldo;鼎堂&rdo;的来由,还有一段故事呢。
《说文解字》云:&ldo;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贞&rdo;,贞、鼎两字可以通用。
鼎而附之以堂者,取其音&ldo;丁当&rdo;,取其义&ldo;鼎当&rdo;。
沫若曾说&ldo;在感触上这个别号,实在有点陈而且腐,它的作用也就在有意地取其陈腐&rdo;。
3当时不是有人担心他成天价摩挲古物,会&ldo;玩物丧志&rdo;陷入陈腐而不能自拔吗?其实这是沫若在特殊的环境里,借金石之学磨炼自己对祖国的忠贞。
一九三二年,他曾在《金文丛考》标题页的背面,用古文字题了一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这种心情:
大夫去楚,香草美人。
公子囚秦,《说难》《孤愤》。
我遘其厄,媿无其文。
爰将金玉,自励坚贞。
--------
1天鹅:《留日学生追悼鲁迅》,1936年11月12日《新民报》。
2《坠落了一个巨星》,原为日文,中译文见1936年11月《现世界》第1卷第7期。
3《鼎》,1936年6月《质文》第5、6期合刊。
沫若怎么会自甘沉沦?在他的心底蕴藏着英光正气,他要向自视甚高的&ldo;国粹&rdo;先生们挑战,特别是要向标榜&ldo;整理国故&rdo;的不可一世的胡适之流挑战。
就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沫若从报刊上见到胡适大言不惭地声称:&ldo;今年美国大选时,共和党提出格法诺&iddot;兰登来打罗斯福‐‐有人说:你不能拿没有人来打有人。
我们对于左派也可以说:你不得拿没有东西来打有东西。
&rdo;对于如此这般狂妄的论调,沫若以为只有靠实战才能取胜,即准备拿点他们所崇拜的&ldo;东西&rdo;,货真价实地&ldo;打&rdo;得他个落花流水。
鉴于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除林泰辅著有《龟甲兽骨文字》之外,未见其他著录,沫若即乘寄寓此邦之便,想方设法广为搜集。
早在一九三二年夏秋之交,他就偕弟子田中震二开始从事探访,先后到过东京大学考古学教室、上野博物馆、东洋文库和京都大学考古学教室,造访过的收藏家则有中村不折、中岛蠔山、田中庆大郎、内藤湖南、富冈君撝家属等,总共看到的甲骨多达三千片左右。
一九三六年三、四月间,国内收藏家刘体智把他所藏的甲骨文拓本二十册,托金祖同(笔名殷尘,1914‐1955)送到东京,希望能有人加以利用、进行研究,这又给沫若提供了方便。
从此,金祖同亦师事于郭沫若。
师生二人朝夕过从,孜孜仡仡,反复研商,整理编释,其乐无穷。
面对一张又一张拓片,由纸上不同形状的甲骨文字,沫若常神游旷古,陶醉在幻想与现实难分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