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郭沫若传--第四章敲响&ldo;创造&rdo;的大钟
第四章敲响&ldo;创造&rdo;的大钟
十
沫若对文学的狂热,越来越导致对医学的厌弃,几度想转学文科,终因挚友和爱妻的劝阻而作罢。
他于烦闷绝顶之际,迎来了满怀希望的一九二一年。
一月十八日,正当他提笔给田寿昌写信的时候,恰好又收到了成仿吾的来信,大伙儿不约而同,谈论的都是关于筹办纯文学杂志的事。
在他们看来,&ldo;新文化运动已经闹了这么久,现在国内杂志界的文艺,几乎把鼓吹的力都消尽了。
我们若不急挽狂澜,将不仅那些老顽固和那些观望形势的人要嚣张起来,就是一班新进亦将自己怀疑起来了&rdo;1。
他们明白,如果说前阶段新文化运动的锋芒主要在向旧文学的进攻,那么现阶段应当着重于新文学的建设了。
这个想法,不但意味着博多湾上的旧议的复活,而且在认识上又前进了一步,为日后成立社团奠定了思想基础。
--------
1成仿吾语,见1921年1月18日郭沫若致田寿昌信,1930年3月《南国月刊》第2卷第1期。
不久,仿吾连大学毕业考试都顾不上参加,就忙不迭地应正在改组编缉部的泰东图书局的邀请,准备去担任文学科编辑主任。
沫若觉得这是实现他们愿望的好机会,便决计暂时休学,跟仿吾一同回上海工作。
四月一日,两人在门司市会面后登上轮船,风急浪大,仿佛置身于摇篮之中。
大海在欢跃,船儿在游曳,白鸥在追踪,眼前的这一切物象,好象在演奏着生命的颂歌,沫若顿时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他与仿吾同睡在三等舱的一只角上,读着仿吾随身带的德译本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和《新时代》(即《处女地》),与这些书中的人物交上了朋友,发觉自己的性格颇有点象《新时代》的主人公涅暑大诺夫:不是吗?&ldo;我们都嗜好文学,但我们又都轻视文学;我们都想亲近民众,但我们又都有些高蹈的精神;我们倦怠,我们怀疑,我们都缺少执行的勇气……&rdo;1轮船驶入黄浦江口,沫若倚着船栏远望,岸草那么青翠,流水这般嫩黄,&ldo;平和之乡哟!我的父母之邦!&rdo;他恨不得跳进江心,饮几口国内同胞喝惯了的水。
跨进市区后,他盱盱晘晘,想好好看一看这阔别了六年的上海滩。
黄毛蓝眼的水兵狎持妖艳的女郎,驾驶着马车横冲直撞,留下一股股难闻的腥骚味和一串串刺耳的笑声;大腹便便的老爷伴着嘴唇猩红的太太,从铮亮的乌龟壳里爬出爬进,在变幻万千的霓虹灯下,他们的脸色一会儿发青变紫,一会儿又闪着血的红色与鬼的绿气;挂满了烧鸡烤鸭的橱窗里,透过灯红酒绿的折射,一双双被饥饿之火灼伤了的眼睛,……原来这理想中的&ldo;平和之乡&rdo;,不过是光怪陆离的&ldo;冒险家的乐园&rdo;!从梦中惊醒了的沫若,感觉到了幻灭的悲哀。
--------
1《文艺论集续集&iddot;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
沫若和仿吾落脚下马霍路(今黄陂北路)德福里三百二十号泰东图书局编辑所,不料改组的事已成泡影,人家已经有了编辑班子,因而对待他们的态度并不热情。
泰东图书局原是个资本空虚的小店,经理赵南公只顾赚钱,虽要他们帮助编书出刊物,却迟迟不下聘书。
仿吾见此地没有容下两个人的位置,便叫沫若留下继续经办上海的事,自己则回到家乡去,在长沙兵工厂当了一名技正(相当于总工程师)。
沫若独寓在编辑所里,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是要出一种纯文学杂志,三番五次与书局经理交涉,终于获得同意。
然而孤单单无人可商量,事茫茫没有一点头绪,到底杂志该用什么名字,是定期还是不定期,由哪些人供稿,怎样结社,如此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定出具体的办法。
看来有必要重赴日本,以走访各地的朋友,征询他们的意见。
六月初,沫若回到福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