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当时的父亲还不是陛下是东林王,魏昏帝派父亲领兵迎击,当时对战的就是这位将军,那时的玉珩小,自己都没有长枪高,怎么上战场?只是跟着父亲在战场上学战术打法、增加实战作战经验。
当时打的父亲也是招架不住,后来还是魏国的百姓,自己的家园马上要被别人打下来了,是祖祖辈辈的故居啊!
是魏国的疆土啊!
打下来大家就是亡国之民了,而且当时燕国屡次来犯,周围的老百姓也是恨的不行,纷纷配合魏军,递情报的,送粮食的、自愿杀敌的,兵力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所有人同仇敌忾,这才没有打进长安城。
打仗归打仗,武将归武将,父亲多次与此人在战场上厮杀,战士们杀成一片,武将之间都希望能快速杀了对方,斩敌方首领于马下,便可以早日获胜,父亲与这位慕容逸也是实打实交过手的,你一枪来刺中我护心镜,我一枪直逼你咽喉,你想使我摔落于马,我想趁你落马将你斩杀,打的你死我活。
最后还是因为燕国长时间异国作战,确实孤军深入粮食、辎重供给出了问题。
也就是父亲用计,断了对方的粮草运输,别国境内,百姓们恨燕国早就把地里的庄稼、方圆几百里能吃的东西收的颗粒不剩,能放火烧掉的房舍,都一间不留的烧完了,哪能找到吃的呢?
燕国大军十几万人,不能都摘果子、烤鱼充饥吧?一个人还可以,这么多人后来只能返回。
但是父亲确实对这个人、这个武将记忆由深,军事能力、军事谋略、战术打法、单兵作战,确实是人中翘楚,有当年三国时吕布的风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当世英豪,生了钦佩之心。
现在也知道了吧?为什么玉珩会一次次的不计自身安危冲在一线,会一次战在队伍的前端,那是因为他父亲就是这样作战,这样教他的。
“一个武将,每场战役都藏于大军之后,论功行赏时站出来,抢头功,加官进爵,那是奸诈小人所为,不是为父能做出来的。
军功都是带血的,带兵之人要用自己的勇气震慑四周、用自己的威仪鼓舞将士。
我们不是军师、不是谋臣幕僚。
靠的就是武力,冲锋在前,阵前杀敌,保卫大好河山才是一个武将该做的,马革裹尸才是一个武将的归宿、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死了不需要谁祭奠,山江会祭奠我们。”
那是很多年的一个夜里,玉珩怕父亲上了战场回不来,抱着父亲问“阿父,你会不会回不来?会不会死?珩儿好怕,好怕没有阿母,也会没有阿父。”
当时苻鸿义就看出他的几个儿子里,大儿子文弱、其他几个儿子也不善军事,而玉珩是其中最有勇气的一个,小小年龄就善决断、品性端,他的孩子都习武,但是带出来的却没几个,唯这个儿子枪法大成、军事能力大成、决断果敢,当然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他最优秀的孩子,以后会喜欢男色,这都是后话了。
回正题,慕容逸为什么会投诚呢?此之后的燕国国君不是不英明,是太小,几任的年龄都小,小就容易病,也没有证据是不是毒死或密谋害死的,这些魏国不知道,燕国对外一律称病死,死了再立。
而皇帝的不断更替是国家大忌,因为朝堂上必然争的一塌糊涂,权臣、外戚、重臣、世家、门阀,都想拥立自己想拥立的人当皇帝,将来自己才好升官、从一品、正一品、进爵、侯爵、国公
但是王只能皇室才行就如玉珩是宁安王,他的父亲没有登基前是东林王一样。
自汉朝刘邦以白马为盟,“非刘姓不封王、无功不封侯”
,死时又立遗嘱“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至此基本上,异姓都不封王,魏国亦遵循此策。
各派系都想拥立的人成了帝王,才好掌握国家实权,才好把持朝政,才好从攫取更大的财富,也是宫廷争斗老套路了,但是这套路千年还就是这样,只不过各朝代的方法不同,结局不同。
皇权整个国家的命脉,哪个人站在身边不想得到?帝位一国的生杀大权,谁不想自己可以把持?脑袋会掉、身家性命赌上都值得一拼。
和四王之乱是一样的,这些权臣、重戚也是一样的,野心、欲望是人之常情,只是有些人站的太远不敢想,有些人站在太近,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而这位燕国抚军大将军,从一品,慕容逸就是这样,他不是当今皇帝的近亲,是燕国小皇帝的叔叔的同辈的叔叔的……,就是关系不近。
但是他这个人也是从小能征善战、机智勇猛,果敢过人,这样的乱世,孩子们都是从小就培养马术、武力的,一个王这么多夫人,再生十几、二十个儿子,其中定有优秀的。
慕容逸就是其中的杰出者,一路靠军功提上来,之前在于南朝的交战中,一起举歼灭南朝主要军事量。
打的南朝退回长江以南,大获全胜,举国欢腾,走到哪里都是百姓夹道欢迎,一时风头无两,成为燕国最大的功臣。
这本是件很好、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是玉珩自然是好的,但是这是在燕国,党派林立、争斗不断,功高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功高震主。
玉珩不会震主,因为玉珩是当今陛下的嫡子,父皇从不担心、怀疑玉珩。
但是燕国纷乱、党派林立,就不断地有人向小皇帝进言,这位抚军大将军不可留,将来必然作乱,慕容逸是重臣又是武将,所以小皇帝的娘家,外戚就不得不权衡,一次次的进言这位大将军也感觉到了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