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9章

于是二○○○年之后,用作品来说就是从《海边的卡夫卡》(在美国于二○○五年出版)开始,我的新作在《纽约时报》全美畅销书单上崭露头角(虽然是从最末席起步),这意味着不仅仅在东海岸和西海岸那些自由倾向强烈的大都市,包括内陆区域,我的小说风格在全美范围内逐渐被大家接受。

《1q84》(二○一一年)位列畅销书排行榜(虚构类&iddot;精装书)第二名,《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二○一四年)位列第一。

不过走到这一步,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

并非一击必杀、华丽夺标,我感觉还是靠一部部作品稳步积累,最后终于巩固了地盘。

与之相伴,平装版的旧作也开始活跃起来。

一个理想的走势业已形成。

不过在最初阶段,相比美国国内的动向,我的作品在欧洲市场上发行量的增长更为醒目。

将纽约置于海外出版的中枢,好像与欧洲销量的上升大有关系。

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发展。

老实说,我没想到纽约这个中枢的意义竟如此之大。

对我来说,只是因为&ldo;英语还能读通&rdo;这个理由,以及碰巧住在美国,姑且将美国设定为主场而已。

对亚洲以外的国家,我有这样的印象:首先星火燎原的是俄罗斯和东欧,然后徐徐西进,移至西欧。

那是九十年代后半期的事。

委实令我惊讶的是,我听说俄罗斯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位,曾有大约一半被我的书占据。

这说到底不过是个人的印象,如果要我拿出确凿的根据和例证来,那就让人为难了,不过查对历史年表回顾一番,我感觉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看到一种倾向,当一个国家的社会基盘发生巨大动摇(或变革)之后,我的书就会在那里被广泛地阅读。

我的书在俄罗斯和东欧地区开始热销,是在共产主义体制发生崩溃这一巨大的地盘变化之后。

此前看似牢不可破的执政体制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希望与不安杂糅交织的&ldo;柔软的混沌&rdo;一步步逼上前来。

或许是在这种价值观转换的状态下,我提供的故事急速地带上了一种崭新而自然的现实感。

另外,阻断东西柏林的柏林墙戏剧性地倒塌,德意志成为一个统一国家后不久,我的小说在德国好像慢慢开始被人们阅读了。

当然,这或许是偶然的巧合。

然而我想,社会基盘和结构的巨变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感产生强烈影响,人们追求改变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自然现象。

现实社会的现实感与故事世界的现实感,在人们的灵魂之中(或者无意识之中)难免一脉相通。

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当发生重大事件、社会现实出现巨大变化时,它就会像寻求佐证一般,要求故事的现实感发生变换。

故事原本就是作为现实的隐喻而存在的东西,人们为了追上周围不断变动的现实体系,或者说为了不被从中甩落下来,就需要把新的故事,即新的隐喻体系安置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需要将这两个体系(现实体系和隐喻体系)巧妙地连接起来,换言之,就是让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沟通、相互调整,才能勉强接受不确定的现实,保持头脑清醒。

我小说中故事世界的现实感,可能碰巧作为这种调节的齿轮,发挥了全球性的功能‐‐我不无这样的感觉。

好像又在重复前言,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受,然而倒未必荒诞不经。

这么考虑的话,我甚至觉得与欧美社会相比,日本只怕在更早的阶段,就把这种总体性的滑坡当作不言自明的现象自然而然地察知了。

因为我的小说比欧美更早,在日本得到了(至少是普通读者的)积极接受。

在中国、韩国及台湾地区或许也是这样。

除了日本以外,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读者们很早就开始(从我在美国和欧洲获得认可之前)积极地接受和阅读我的作品了。

说不定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先于欧美,社会性的滑坡在人们中间就开始具有现实意义了。

这并非欧美式的&ldo;发生某种事件&rdo;般的急剧社会变动,而是费时耗日、相对平缓的滑坡。

也就是说,在追求急速增长的亚洲地区,社会性滑坡不是突发事件,在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中,或许是恒久的持续状态。

相邻小说
为你认真且怂  表哥万福  重金求子被套路  斯普特尼克恋人  (真人同人)陪达芬奇超神的日子  在劫难逃  在逃生游戏里种田  三生三世素锦天下  运气相对论[无限]  瞒着首辅生了崽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  海边的卡夫卡  且听风吟/好风长吟  我不想入豪门[穿书]  离婚后冷冰冰的前夫又苏又撩  [综漫]我在横滨满脸问号的日子  洪荒第一精神病院  重生八零刚刚好  修真归来在都市  重生之仙尊归来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