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除了爱孩子这个因素外,我还时时感觉到儿童迫切需要儿童文学,这也是鼓舞我不断写下去的动力。
如今的孩子是每家只有一个,父母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压力很大。
比如,我刚新搬了家,刚去时,我感到奇怪,因为哪一家的门都关得紧紧的,门外装着铁门,无声无息的,好像都没有孩子。
时间久了,才发现,其实哪一家都有孩子,只是父母不允许他们出来。
有时,一个孩子在走廊上大声叫一声,就会有别家的孩子不顾一切地跑出来看,这时,双方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一边训斥几句。
有个朋友,她的孩子五岁了,过生日时,她很想请些小朋友来参加,可她的女儿没有朋友,而且,周围的成人们都不愿让孩子到别人家去参加活动,都那么谨慎。
最后,她只能打起&ldo;生日快乐&rdo;的横幅,买了玩具,但是,孩子仍很孤独。
在这种境遇中,孩子在家里可以看电视、做智力游戏,还有就是玩具和故事书,我们无法改变这种总的局面,但我们可以写出各种故事来,给我们寂寞的童年一点消遣,一点温暖,一点快乐,一点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儿童们的反响鼓舞我一直写下去。
我写了八年,大约写了一百万字。
最近几年,几乎天天会收到孩子们的信,大量的是中学生来信,这个年龄喜欢结交人,有了交际能力。
他们谈各种事,也谈对我作品的看法。
有个女孩,十六岁,看了我的小说后,坐了两夜的火车,瞒着家里,跑来投奔我。
其实,她是很幸运的,她的村子里就她一人考取了县护士学校,大家都很器重她,但她进了学校后,遇到点小挫折,感到谁都不能理解她,以为惟有我能,所以就千里迢迢赶来了。
她在上海住了一周,我们长谈了数次,后来她回广东了,临走,她说她一点也不后悔跑了这么一趟,并且答应说,一定好好生活。
我对此很有感受,那个年龄有自己特有的敏感,脆弱,特别需要光明和希望。
看不到希望,便什么傻事都会干的。
我想起自己的十六岁,已去黑龙江谋生了,去的时候,正是冬天,气候达到零下四十度,我们住的是帐篷,四面透风,有时半夜断了柴,帐篷中的空气冷得快凝固了,连热水瓶里的水也冻住了,我们往往要整夜地在帐篷内跑动,才会不至于出意外。
刚去时,我们都在山上伐木、抬木头,干着力不能及的重体力活。
我们同去的伙伴就有被木头压死的,葬礼上,我们都没有流泪,而是猛吹口琴,唱热情的歌,鼓舞自己和同伴勇敢奋斗下去,后来果然没有人因此当逃兵。
当然现在看来,那时的行动有些幼稚,但我至今仍觉得人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对磨难、不幸的坚韧的抵抗力。
记得我们那时,收不到电台,没有电视,报纸要一周后才能送到,但是,我们同样能寻找到希望。
每天清晨,有一列火车从我们这个地区开过,这是列南行列车,不刮风也没有狗叫的时候,能听见火车隐隐约约的嘶鸣,于是,我们早早坐起,听着那火车呼啸而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而今天的少年们,就缺少这种东西。
后来,我把自己十六岁的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叫《十六岁少女》。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有自己的不同才能。
许多人写了几年儿童文学,后来他们不写了,那一定是找到了更合适自己的事情去做了。
但是总有一种人,他们适合于搞儿童文学创作,有充分的诚意。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得心应手,是件又有趣又有益的事,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特有的才能,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不愿歇笔,准备一直写下去。
因为世上已没有比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更适合我的事情了。
秦文君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全文完】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