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事隔多年后,他在日记里说:
偶思咸丰八年四月葛山扶乩,即已预知有是年十月三河之败,温弟之变。
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
&ldo;天命&rdo;之说,从此在曾国藩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八
和风水说一样,天命说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所谓富不过三代,三十年河东,绝大多数中国人终生都在造物的簸弄中颠沛挣扎。
对风云之变幻,祸福之旦夕,命运之无常,自身之渺小,体认极深,中国人因此成为世界上命运感最强的民族之一。
中国文化因此也痴迷于追问命运。
甲骨文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预测吉凶,六经之首的《易经》,创作初衷本也是为追问天命。
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理性与非理性,命运与鬼神,神秘的&ldo;天&rdo;与世俗的&ldo;人&rdo;,也往往纠缠难分。
墨子重功利,不信命运,却信鬼神。
老子认为宇宙之玄,是众妙之门。
庄子主张要顺从命运,&ldo;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素&rdo;。
孔子和孟子都明确主张人要顺从命运。
程朱理学兴起之后,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天命理论。
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
而朱熹说,命运决定性格。
朱熹说,和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一样,人是禀气而生。
因此,人的命运,也完全是由所禀之气决定的。
&ldo;人之禀气,富贵贫贱长短,皆有定数寓其中&rdo;,&ldo;富贵、死生、祸福、贵贱,皆禀之气而不可移易者&rdo;。
以孔子为例,他老人家先天所禀之气十分清明,所以做得圣人,但禀得的气又很低很薄,所以生来地位不高,终生也没有做太大的官。
至于他的学生颜回禀的气很短,所以早夭。
除了理学家之外,历代名人热衷谈命的还有不少。
苏东坡有《东坡志林》,文天祥有《跋彭叔英谈命录》,明朝时刘伯温为《滴天髓》作注,宋濂作《禄命辨》。
中国人对命运的兴趣,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在曾国华之丧前,曾国藩很少谈论天命。
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其实是&ldo;人定胜天&rdo;主义者,非常推崇意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