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原本自诩硬汉的他这回有点挺不住了,举动大异常态,整日生闷气,&ldo;心殊忧郁&rdo;,动不动就骂人。
他数着江西的一帮文武骂,骂够了就找几个弟弟的碴吆喝,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发生过口角。
弟弟们走了后,他又开始骂几个弟媳妇,语言粗俗,蛮不讲理,理学家的风度荡然无存。
被酷热击中的荷叶,夜半仍然如同处于火炉之中。
彻夜不眠的曾国藩时而在床上辗转反侧,时而在室内外踱来踱去。
几年来的种种经历不断缠绕在他心头,在给曾国荃的信中他说自己在家中&ldo;回思往事,处处感怀&rdo;,&ldo;心中纠缠,时忆往事,愧悔憧扰,不能摆脱&rdo;,&ldo;近日天气炎热,余心绪尤劣,愧悔交集,每中夜起立,有怀吾弟而不能见&rdo;。
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
几千年前的圣人之言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让他恍然见到了另一片天地。
他像一个闭关的和尚一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情形在大脑中一遍遍过电影。
渐渐地,曾国藩静下心来了。
曾国藩反思到,在官场之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他翻阅旧日信稿,发现了当日武昌告急时,他请求骆秉章发兵援救的一封信。
写这封信时,他觉得字字有理有据,今天读来,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
信中称湖南湖北&ldo;唇齿利害之间,不待智者而知也&rdo;,不仅没有一点商量的口气,而且还略带嘲讽之意。
为了防止骆秉章干预他募练水师,他又在信中早早地表明态度,&ldo;其水路筹备一端,则听侍(曾自称)在此兴办,老前辈不必分虑及之,断不可又派员别为措置&rdo;。
仍是一副舍我其谁、比谁都高明的架势。
怪不得当日骆秉章批评他刚愎自用。
骆秉章回信的原话是说他:&ldo;行事犹是独行己见,不能择善而从,故进言者安于缄默,引身而退。
&rdo;说他做事听不进别人意见,所以也就没人愿意给他出主意。
当时听了这话他不以为然,今天想来,才发现确实说到了自己的痛处。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承认说:&ldo;余生平在家在外,行事尚不十分悖谬,唯说些利害话,至今悔恨何及。
&rdo;
曾国藩回忆起在湖南时朋友们对他的批评:&ldo;近日友朋致书规我,多疑我近于妒功嫉能,忮薄险很者之所为,遂使我愤恨无已……仆之不能推诚与人,盖有岁年。
&rdo;
朋友们不能理解他,难道都是因为不明大义,身处局外?他自己就没有任何责任?&ldo;行有不得,反求诸己&rdo;这句圣人之言,虽然耳熟能详,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做到过。
他又想起弟弟对自己的批评:&ldo;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待我之薄,温甫则曰:&lso;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rso;。
&rdo;
温甫是三弟曾国华。
亲兄弟比别人说话更直接。
确实,面对官场同僚,他确实常以圣贤自命,而以小人目人,面色如铁,话语如刀。
不光是对同僚,就是对自己的亲兄弟,他也成天一副&ldo;唯我正确&rdo;、&ldo;你们都不争气&rdo;的神气,处处批评教训,弄得当年国荃、国华到北京投奔他,结果都待不了多久就返乡了。
设身处地,推己及人,那些自尊心受挫的同僚当然也会以冷面冷心甚至排斥辱骂来对待自己。
经过反复放电影,他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所谓&ldo;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rdo;,&ldo;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rdo;。
所谓&ldo;大柔非柔,至刚无刚&rdo;。
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