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27章

向讲台上的余秋雨致敬(5)

电影里还有我们上戏的一个学生,他混在一堆抬轿的汉子中出现,剧场里立刻就鼓掌欢呼起来,还有人狂吹口哨,为上戏加油。

《红高粱》放完,大家疯得巴掌都拍疼了。

张艺谋披件军大衣,站在台上粗声粗气说:我们的片子拍得很糙。

大家也都粗着嗓子跟他学:&ldo;很糙。

&rdo;散场后交流,会议室的窗台上都塞满了人,张艺谋一下就成了上戏学生眼里的大师,校园里成天都是&ldo;妹妹你大胆地往前

走&rdo;&ldo;上下通气不用愁&rdo;;

还有有一阵不知怎么回事,学校剧场里每晚都在演各种戏曲折子戏,我吃过晚饭就会晃到剧场去。

那些唱腔,突然就触动了我,有时汩汩地从心尖上滑过去,有时又像要把我的心喊出来,好舒服。

我差一点就掉了进去。

但是戏曲的内容我不喜欢,满处都是糟粕。

到后来我不允许自己再去听戏,我怕被它麻醉了。

那时对戏曲有点又爱又怕的意思,好多回都是在快要沉迷的时刻撒腿后撤的。

戏曲对于我,就只是适合远看看的景色而已;

只要有要求,余秋雨也会介绍他的学生跟剧组。

我们有一位学友就在余老师的推荐下进了《红楼梦》剧组,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年轻气盛,又缺少应对方方面面的经验,没多久就又见那位学友打道回府转来。

没有多问,只是听人说和剧组的人处不来,看不太上人家的那一套,自己不想呆了。

其实余秋雨是很希望我们多出去参与艺术实践,积累阅读与观摩之外的艺术经验的,但是大家还是没能迅速适应,一方面毕竟还是学生,不可能采取那样强有力的行动去影响一个剧组接受你的见解与想法,另一方面可能也缺少艺术实践的积累,缺少把观念或者思考转化为戏剧结构的能力。

像我们毕业后,余老师与安徽黄梅剧院合作完成的黄梅戏《红楼梦》,他是以艺术顾问的身份参与进去的,整个的剧作与演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ldo;红楼情结&rdo;与戏剧追求,那是一种很投入的、像孕育一个自己的孩子那样的创造与实践,是我们这帮学生要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才可能争取得到的机会。

对我们那位学友的行为,他也并没有任何责怪或是不悦,熟知一切的他,当然也猜得到自己学生在外面会碰到些什么样的情形,回来就回来了吧,没关系的。

下次谁还想去,他还一样介绍去。

他只是鼓励、支持大家向外打开,并不过多干涉细节与结果;

二年级的暑假,余秋雨老师安排我们这批研究生前往敦煌朝圣。

那年夏天我们随尾而去,他请好的专家和权威人士在等着给我们介绍敦煌的历史与艺术成就。

借着导师的庇荫,我们得以看到莫高窟壁画的全部,讲解员一边打开几扇难得打开的洞门,一边强调&ldo;这是专家才看得到的,普通游人想都别想&rdo;。

那时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外国人能看到的洞更少,比普通游人的还少,是最低级别。

从莫高窟出来,我们在沙漠里疯玩到深更半夜,完了饿得不行,放风的放风,盯梢的盯梢,潜入驻地食堂偷了几个大馒头分吃。

第二天听专家介绍时我又困又累,一直都在打瞌睡,完全不知所云。

我猜别的学友们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们这帮徒弟,也不知是不是给余秋雨丢脸来着。

我只是被鸣沙山绵延的沙漠蛊惑住,时空错乱。

后来跟余老师说起在沙漠里的恍惚与迷失,他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对敦煌艺术的感觉和与余老师的对话,却还是要等到十几年以后才会到来。

而余秋雨老师,敦煌之行后,写了著名的《道士塔》《莫高窟》。

现在想想,三年里上戏的环境和导师们的护卫,曾有那么多的艺术活动与实践机会,为我们打开着一扇大门,我也只是站在门口,让风吹拂了一下我的脸,扬起了几根刘海,却没有抬起腿来跨进去。

只是止于大门之前。

再给我一次机会呢?

相邻小说
穿越古代被征兵  拯救地球  鬼迷妹[娱乐圈]  听说我是个洗白工![快穿]  末世之保护小师姑  给外星人送外卖  表姑娘的黑桃花  古代幺女日常  反攻的鸟儿  笛声何处  边境者[星际]  不循[重生]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戏精女配只想做咸鱼[穿书]  四个主角全是我的追随者  他的温柔眼[重生]  借我一生  我的脸肿了吗  枭雄在乱世  动物之主她三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