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7章

《红梅记》为中国戏剧文化史留下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形象:李慧娘。

但在周朝俊笔下,关于李慧娘的情节并不在《红梅记》中占据主线地位。

在《红梅记》中,权相贾似道和书生裴禹的矛盾贯串全剧。

不可一世的贾似道残酷地杀害了只是赞美了一下裴禹风度的侍妾李慧娘,不久又蛮横地霸占了裴禹所爱的姑娘昭容,同时又对裴禹本人加以囚禁。

李慧娘的鬼魂救出了落难的裴禹,致使最后裴禹和贾似道在升沈荣辱上产生逆转。

这样一个戏剧故事,排斥的是贾似道,最后成就的大团圆是裴禹和昭容的结合,但是,历史和观众却筛选了其中的李慧娘。

这个一见少年英俊而出声赞美的勇敢姑娘,竟然死后还以不屈的灵魂救助受难的好人,痛斥凶蛮的恶吏,这显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式的虚构,但人民却深深地喜爱这个形象,喜爱这种虚构。

后代许多地方戏在改编《红梅记》的时候,大多突出和强化了李慧娘的形象和有关情节。

一种死而不灭的仇恨,一种死而不熄的感情,化作了强有力的戏剧行动。

我们不能不在这里看到《牡丹亭》里的一脉浪漫主义的余韵。

《东郭记》是一部讽刺剧。

就像一个生动的漫画展览,种种寡廉鲜耻的嘴脸和行动都呈现无遗。

凭借的是《孟子》里的寓言,揭露的是作者身处期间的明代现实。

但是,寓言的色彩还保持着。

一伙贫穷的无赖汉看到世上污秽不堪,有机可乘,便分头出发,谋取富贵。

竟然,他们有的骗到了娇妻美妾,有的谋取了显赫高位,他们既互相擢拔,又互相构陷,真可谓满眼丑恶。

这样的集中刻画,显然是夸张的,象征的,而不是写实的。

许多戏剧史家都指责《东郭记》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不够深入,其实这种批评是以写实的艺术标准要求夸张的艺术语汇,并不适当。

讽刺剧里的人物大多被刻画成怪癖得不近情理,对他们虽然也可以有一些一般的人物刻画都会有的性格要求,但这方面的要求绝不能太高。

他们身上集中了太多的丑行,又加入了作者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所作出的故意丑化处理,因此他们应该走一条在表面上奇特而在本质上合理的险路。

讽刺剧的作家为了避免观众对讽刺对象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同情,为了像人们鞭笞一种社会丑行一样鞭笞一个具体的被讽刺的形象,他们总是把讽刺对象处理成在性格上僵硬化的人物。

莫里哀的一些讽刺喜剧一般也是这样处理的,对此,博格森曾经有过不少论述。

《东郭记》的艺术处理,是合乎讽刺剧的基本原则的。

从《玉簪记》、《红梅记》、《东郭记》来看,在汤显祖的时代,能够用大胆奇瑰的思想情感的剧作家还是有一批的,这就使汤显祖的浪漫激情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晚明时期可以提一提的剧作是孟称舜的《娇红记》和阮大铖的《燕子笺》。

《娇红记》以往较少被提及,近年来渐渐引起戏剧文化史家们的注意。

此剧依据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成,在孟称舜之前,也有人以这个题材写过小说和杂剧。

孟称舜的功劳,在于把这个很可能写得一般化的爱情悲剧写得真切感人,既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决不离异的情感基础,又写出了他们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典型意义。

王娇娘与申纯的恋爱,经过反复的感情试探得以建立,而一旦建立之后便产生了不可动摇的凝结力。

他们建立恋爱关系,不是仅仅为了满足青春的情欲,不是为了富贵荣华,而主要是出于真正的了解,真正的相爱。

因此,他们在婚姻受阻后所采取的一起赴死的行动,也就具有了坚实的合理性,不带什么盲目的色彩。

这一点,在数量繁多的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中是不多见的。

请看全剧高潮部位,人们为了劝说王娇娘嫁给帅家,就对她伪称申纯已经与其它女子结婚,早就忘却了当初事,而且还拿出了「实物证据&ldo;。

王娇娘在看了这些&rdo;实物证据&ldo;后还是丝毫不怀疑申纯的爱情,她边哭边对来劝说的人说:&rdo;相从数年,申生心事我岂不知!他闻我病甚,将有他故,故以此开释我。

&ldo;这是一种多大的信任啊!绑来王娇娘因帅家逼婚太甚,终于自尽,人们又以礼义劝说申纯,说什么「过尔伤心,有乖大义&rdo;,&ldo;读书知礼,万宜自节&rdo;云云。

相邻小说
古代幺女日常  宠文里的极品男配重生了  听说我是个洗白工![快穿]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不循[重生]  借我一生  拯救地球  四个主角全是我的追随者  他的温柔眼[重生]  反攻的鸟儿  荆山之玉  表姑娘的黑桃花  穿成反派男主极品娘[穿书]  我的脸肿了吗  千年一叹  替嫁真千金:偏执墨爷宠上天  让我们将悲伤流放  穿越古代被征兵  动物之主她三岁半  边境者[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