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感应总是互相的,我敏感到了他们,他们也敏感到了我。
这其实并不决定于我是不是写旅行,就像很多喜欢谈球的人未必能被真正的球迷看做是同类。
探险家余纯顺先生在罗布泊遇难后,人们发现他仅有的几件最后遗物中有我的《文化苦旅》。
对此我很感动却不惊讶,因为我听过他的一个演讲录音,早已知道是真正的同类。
所以当几家报社要举办他的事迹展览邀我写一篇序文时,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自信只有我能说出一些让余纯顺先生在天之灵满意的话。
另一位至今健在的探险家刘雨田先生更是直接地找到了我,见面便四目直视。
他的目光很快柔和了,对我说:&ldo;城市使我寂寞,为了摆脱这种寂寞,我来到沙漠。
&rdo;
这便是可以称作悖论或吊诡的行旅者独特的精神结构,超出常态情思很远。
刘雨田先生对着我的眼睛说这番话时,活像秘密组织的接头暗号。
当时边上有几位记者,以为刘雨田先生是故作幽默,哈哈大笑。
只有我没笑,刘雨田先生的眼光穿过笑声向我求援。
求援只有确认,再一度确认我是不是他的同类。
记者们的发问已经环绕耳边:&ldo;你出走,是否因为感情受挫?&rdo;&ldo;你是否拍了很多照片准备几年后结集出版?&rdo;&ldo;出行的资助者是谁?给了多少?&rdo;……
一切问题都合乎常情。
离开人群很久的刘雨田先生不知如何对付这种追问,他嗫嚅了,想探寻发问者的逻辑。
我连忙一把拉着他走出人群,因为我知道那种逻辑是一个恐怖的泥潭,一旦陷入很难拔得出来。
但这种逻辑像人群一样密集和广阔,因此使得未曾陷入的人如独步于太古洪荒。
那就是他的感觉了:&ldo;城市使我寂寞。
&rdo;
我显然比他更了解城市,正如他比我更了解沙漠。
这也就是说,我比他更了解他所说的那种寂寞。
他以飘然长发和细密的皱纹告诉我沙漠行走者的艰苦,而我要告诉他的有关城市的寂寞,可能对他这样的硬汉来说也显得过于残酷。
我的故事太多,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连故事结构也近似各民族早期那种童话式的民间故事。
例如,在都市间一片不亚于山盟海誓的友情许诺声中,突然闯进来一个身份不明的盗贼,他也只是呼啸一声罢了,谁知许诺声顷刻哑然,甚至有的还去应和那种呼啸声。
那么,究竟哪种声音是真实的?我的答案,倾向于两种都不真实。
许诺本不可信,如果说它们会在顷刻之间全然变成了呼啸声,也不可信。
面对这种双重的不真实,我们能做什么呢?我看还是把它们全都看成海市蜃楼,然后独自行走。
这样,我也就把城市走成了沙漠。
这话说得有点绕,但我的同类全懂。
正这么想,有人敲门,进门后说,来自长江边,李白自沉地。
当地人民为千年前的那最后一步,重修台阁,选我写记。
他们选我,是因为看了我的书。
由此可见,旅行者之外还有知音。